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武汉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830元和每月680元

    新华社武汉4月19日电(记者喻珮、谭元斌)武汉将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将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按规定纳入相应保障范围,或按规定发放临时性救助金。武汉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830元和每月680元。 这是武汉市副市长李强19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 李强说,今年1月到6月,暂缓开展现有低保对象年度核查工作,对新申请对象实行容缺审批。对疫情后外出务工、返岗复工、个体经营的低保及低收入对象,今年4月至6月不计算收入,7月至12月减半计算收入。 据介绍,从4月1日起,武汉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830元和每月680元,同步提高

  • 北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公布

    最低年缴1000元 最高年缴9000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公布 市人力社保局昨天公布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最低缴费标准为1000元,最高缴费标准为9000元。这一标准与去年相比保持不变。4月1日至12月10日,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均可办理缴费手续。 凡年满16周岁,并且不是在校生、不在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的本市户籍人员,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0年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为年缴1000元,最高缴费标准为年缴9000元。对选择最低缴费2000元以下(不含2000元,以下类同)标准的,每人每年获政府补贴60元;选择2000元至4000元的,每人每年获补贴90元;选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2020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通告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2020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通告 京人社发〔2020〕2号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居发〔2018〕174号)文件规定,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考虑参保人经济承受能力,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为年缴费1000元,最高缴费标准为年缴费9000元。 现予以发布。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3月26日

  • 青海调整提高2020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为使全省城乡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助力全省脱贫攻坚,进一步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经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1月21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60元/月,从原580元/月提高到640元/月,增幅10.3%;农村低保标准提高500元/年,从原4300元/年提高到4800元/年,增幅11.6%。新标准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省连续第十二次调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协调配合,确保

  • 山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比例

    新华社济南1月9日电(记者 叶婧)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民政厅获悉,山东将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比例。 具体而言,根据山东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城乡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比例将由原来的25%和30%,分别提高到25%至35%和35%至45%。 山东要求,各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辖区内各县(市、区)差异,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对于暂未达到指导区间的,要结合实际做出计划安排,尽快进入指导区间;处于指导区间低位的,应创造条件,适度提高;已高于指导区间的,应保持相对稳定,实现稳步可持续增长。 据了解,山

  • 内蒙古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年人均近万元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7日电 (记者 张林虎)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内蒙古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月人均1192元、年人均9727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692元、年人均5914元,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为每月100元。 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包振玉介绍,内蒙古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2019年前11个月,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74.47万人、养老保险1518.74万人、工伤保险338万人、失业保险267.21万人、生育保险319.96万人。 2019年,内蒙古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资147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

  • 河南:2020年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12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20年1月1日起,我省再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标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惠及全省314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50万特困供养人员从中受益。 低保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脱贫攻坚期内农村低保标准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数据显示,全省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从2016年的不低于2900元提

  • 黑龙江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日电(记者 梁书斌)记者2日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提高全省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方案》,决定提高全省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此次提标将惠及全省165.8万城乡困难群众。 据介绍,根据方案,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将由556元/人月提高到573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3900元/人年提高到4017元/人年;将全省城市特困集中供养指导标准由15420元/人年提高到16828元/人年,分散供养指导标准由10800元/人年提高到11780元/人年;农村特困集中供养指导标准由8424元/人年提高到9134元/人年,分散供养指导标准由5892元/

  •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发布

    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发布新闻通气会,介绍标准修订情况,并通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同时对新研发的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的开发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修订主要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适用范围、类别构成、图形符号进行了调整。相较于2008版标准,标准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4个大类和纸类、塑料、金属等11个小类,标志图形符号共删除4个、新增4个、沿用7个、修改4个。 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

  • 2020年吉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将提高

    日前,省医疗保障局、省民政局、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个人缴费标准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成年人个人缴费标准由270元提高到290元。大中小学生及18周岁以下人员个人缴费标准统一为200元,年龄的确认时间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困难群体资助扩大,2020年对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含参照孤儿保障的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参保资助。其中,对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含参照孤儿保障的对象)全额资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