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平台中心牵头研究制定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技术与管理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牵头研究起草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技术与管理规范》《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数据元》《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代码集》3项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正式发布。参与标准起草的还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7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及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3项国家标准研制计划于2014年由国标委下达立项,历经5年完成编制,2019年底经专家审查和投票通过后正式报批国标委,于2021年3月正式发布,

  • 平台中心牵头研究制定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技术与管理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牵头研究起草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技术与管理规范》《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数据元》《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代码集》3项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正式发布。参与标准起草的还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7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及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3项国家标准研制计划于2014年由国标委下达立项,历经5年完成编制,2019年底经专家审查和投票通过后正式报批国标委,于2021年3月正式发布,

  • 贵阳高新区形成70项大数据技术标准

    贵阳高新区持续提高大数据标准供给能力,推动大数据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让大数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贵阳高新区克服疫情影响,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日前,记者从贵阳高新区获悉,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已形成了70项大数据技术标准。 “虽然各种大数据产品和面向各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越来越丰富,但如果缺乏标准,就很难实现资源整合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贵阳高新区基地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倩说,贵阳高新区作为“中国数谷”的核心区,为促进大数据技术标准创新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于2018年11月挂牌成立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贵阳高新区基地。 据介绍,基地成立以来,坚持

  •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促新发展格局形成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而市场体系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握“高标准”、瞄准“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推动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适配与动态平衡,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 形成规范服务标准 打造统一公共品牌 眉山贫困户,当月嫂谋致富(一线探民生)

    形成规范服务标准 打造统一公共品牌 眉山贫困户,当月嫂谋致富(一线探民生) 本报记者 王明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9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助力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免费学习技能,并由家政行业协会与家政企业牵线搭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经过严格的标准化培训与考核,贫困户掌握了专业的家政技能,实现就业,收入大幅提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眉山的家政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也让品牌打开了市场,走向了全国。 “姐,我拿到工资了。”9月21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白猫家政培训学校负责人周丽英接到了一个来自

  •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的颁布标志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标准的颁布标志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和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民政部副部长 高晓兵】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田世宏主任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个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的重要指示精神,民政部会同市场监管

  • 形成全国“通用语言” 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全部完成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张泉)“一病一码”“一药一码”、结算信息一单集成、数据传输标准统一……记者8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完成,预计到2020年将逐步落地使用,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 当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13亿人的医疗保障网,建设“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对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 为推进形成全国“通用语言”,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8月启动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制定工作。今年6月,疾病诊

  • 江西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

    新华社南昌9月26日电(记者 邬慧颖)记者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江西省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江西省发布的地方环境标准共14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2项、推荐性标准2项,内容涉及水、大气和土壤等方面。 目前,江西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五类,两级分别为国家级和地方级标准,类别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类标准。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江西制定了一批关键标准。例如,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制定印刷、汽车制造、塑料制品、医药制造、有机化工、家具制造等6个行

  • 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标准

    新华社天津5月18日电(记者 毛振华)5月18日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正式对外发布。这是继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后,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出的又一重要城市指标体系,将作为生态城指导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是世界上首个由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也是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 2019年4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巴黎会议决议中提到,建议将生态城作为“ISO37106——智慧城市运行指南”这一国际标准的联合牵头单位。 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相关负责人

  • 自然资源部: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春节前夕,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1000余个会员单位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等53项团体标准规范。至此,我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已发布和审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88项,标志着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从2012年开始,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制订了地灾防治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预警、应急、预算、信息系统、综合管理等10大类标准规范的编制框架,编制完成并发布试行后,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再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在这项工作中,按照地灾类型,由重庆、四川、湖北、广东、陕西、上海6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和中国地质环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