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业者把脉中国原创幼儿文学提出四大标准

    随着幼儿文学市场的井喷,很多家长发现书店和图书馆里占据绝大多数的都是外国引进版。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的创作的瓶颈在哪里?日前在京举行的“幼儿文学的边界与特征——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理论研讨会”为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的发展把脉并提出“四大标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18岁前尤其是0到6岁的孩子,判断力尚未完全成熟,这一时期,他们的阅读选择,要靠成人代为决定。不过,成人的感觉不能直接等同于孩子的感觉,成人的选择更不能忽略孩子的本体感受。幼儿文学是大人们建构出来的文学,因此,“我的感觉”和“你的感觉”能不能合二为一,这是对幼儿文学作家提出的最大考验,同时也是对幼儿

  • 文学奖项的标准应回归文学本身

    已经举办九届的四川文学奖正激起舆论强烈关注——不是因为参评作品,而是因为评奖活动本身。 主任给副主任评奖,随意增加获奖名额,评奖结果不公示……针对近日公布的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评奖结果,攀枝花诗人曾蒙发文,认为“评比过程存在漏洞,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评选过程缺乏公正性”。 近年来,文学的式微频频被人提及。身处传媒出版空前发达的时代,很多人往往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时候,不

  • 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为网文IP价值树立评估规则和标准

    1月28日晚,“第三届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盛典”揭晓了包括年度原创风云榜、年度改编潜力IP、年度潜力作家在内的十份推荐名单,盘点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表现,展望2018年网络文学发展及IP泛娱乐产业开发。 作为原创网络文学以及IP产业界最受瞩目的年终盘点榜单,从“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三届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网络文学的变化和商业开发前景。 三年来,“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榜单推荐作品类型和题材日益多元,不仅有玄幻、仙侠等热门大类,还有都市、历史、言情等常规品类,更涉及美食、竞技、宠物等小众题材,诞生了许多创意新奇,引人入胜的优秀故事。从作品类型来看,此次入榜的网络文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 教师厅〔2017〕10号 各

  • 我国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初形成华文学校发展将有章可循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荣启涵)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19日介绍,目前我国海外华文教育标准研制初步完成,华文学校发展实现有章可循。 裘援平是在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此前,国侨办提出海外华文教育要朝着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裘援平说,“三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华文学校办校有章可循,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各走各路”的松散局面。 据了解,3年来国侨办组织专家研制了《周末制华校办学参照性标准》《周末制华校教育教学大纲》《全日制华校办学参照性标准》《全日制华校教育教学大纲》,推出了《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和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

  •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有待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以来,网络上的创作与评论如影随形,成为影响网络写作、网民阅读、作品判断、读写互动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介入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学术活动中,关注的问题由基础性问题向深度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理论批评的选点探索到网络类型文学、女性文学等领域,研究面发散到与之相关的影视、版权、网站等领域,同时对自媒体文学以及数字艺术、数码艺术等也多有涉猎,极大丰富了网络文学批评内容。尽管网络文学发展时间不长,对其理论批评研究刚刚起步,但依然有许多理论批评研究者、作家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积极探索。尽管他们的立

  • 诺贝尔文学奖标准是在变,评委的爱好也会决定文学奖的导向

    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都能引起文学界、出版界乃至社会舆论界的“骚动”。评选出诺奖得主的瑞典学院院士可谓是其中的关键人物。那么,这些院士本身的文学创作与鉴赏水平如何?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文学品位和倾向?为了解答这样的疑惑,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文学”系列丛书,尤其介绍了参与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筛选工作的五位评委院士的文学作品。11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文学”系列丛书第一部、由瑞典学院院士霍拉斯·恩格道尔所著的文学论文集《风格与幸福》在建投书局举行新书分享会。《风格与幸福》译者万之、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也来到现场,就诺贝尔文学奖及背后的

  • 美国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超大质量黑洞轨道运动

    利用超长基线阵列(VLBA)的超级无线电“视野”,美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约7.5亿光年的0402+379星系中,首次发现了一对超大质量黑洞的轨道运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双黑洞轨道运动的发现为天文学家研究黑洞系统相互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这两个黑洞总质量是太阳的150亿倍,相距仅24光年。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两个独立的黑洞按轨道相互运动。超大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或数十亿倍,位于星系的中心。在单个星系中心存在两个超大质量黑洞,意味着该星系刚与另一个星系合并。这两个黑洞可能相互靠拢,最终合并并产生横跨宇宙的引力波。 长基线观测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的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