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我国主导两项极地船舶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由我国主导的两项极地船舶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船用电伴热钢质门设计与试验要求》《船用电伴热钢质小舱口盖的设计与试验要求》),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极地领域国际标准 “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我国在极地船舶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其中,《船用电伴热钢质门设计与试验要求》规范了船用电伴热钢质门的设计与试验要求,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首次作为第一主导单位参与国际标准编制。

  • 6项大型船舶新工艺新技术团体标准发布

    日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批准发布了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主编的6项团体标准。这6项团体标准主要围绕大型船舶新工艺和新技术编制而成,快速响应了创新转化和市场需求,填补了现有标准空白。 《集装箱船绑扎桥制作要求》规范了集装箱船绑扎桥制作要求,统一集装箱船绑扎桥制作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提高船舶领域集装箱船绑扎桥制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船舶节能导管安装要求》规定了节能导管预拼及安装精度、安装完整性、焊接要求等工艺要求及在分总段阶段和船坞阶段安装的工艺过程和检验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种船型节能导管的安装,能有效保证节能导管的安装质量。 《数字化船坞建设与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过验收

    9月14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过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据介绍,该基地以标准对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心,通过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打造科研-标准-产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自2018年2月获批筹建以来,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七〇四所严格按照筹建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创新基地建设,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凝聚了船舶行业主体力量,拓展了与南通、舟山等地区及青岛创新基地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建立了标准化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国际标准编制、标准化科研项目申报等培训和咨询活动共10次,受益企业达80余家,参与人员逾400人次,完成了技术

  • 标准先行,各方携手!打造长三角船舶与海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引擎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7月16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区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创新基地承担单位、江苏

  • 公开征求对《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见附件1)。 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公示日期截止2020年1月15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在公示期间填写《公示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并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公示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 邮编:100846 联系电话:010-68205241 公示时间:2019

  • 《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解读

    近期,由我部组织起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审定的《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GB38030-2019,以下简称《主尺度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印发,对长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西江航运干线、珠江水系“三线”、黑龙江-松花江内河过闸运输船舶的总长、总宽尺度进行了强制性规定。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规范内河过闸运输船舶的主尺度,是提升船闸通过效率、充分发挥内河优势作用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部高度重视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内河过闸运输船舶船型主尺度,2004年以来,陆续发布并修订出台了主要水系(或河流)的过闸运

  • 交通运输部解读《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近期,由我部组织起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审定的《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GB38030-2019,以下简称《主尺度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印发,对长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西江航运干线、珠江水系“三线”、黑龙江-松花江内河过闸运输船舶的总长、总宽尺度进行了强制性规定。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规范内河过闸运输船舶的主尺度,是提升船闸通过效率、充分发挥内河优势作用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部高度重视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内河过闸运输船舶船型主尺度,2004年以来,陆续发布并修订出台了主要水系(或河流)的过闸运

  • 我国将推动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张辛欣)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19日表示,我国将加快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以及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辛国斌是在工信部19日于京召开的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加快智能化转型是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辛国斌说,要突出智能船舶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全面提升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工信部将推动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通过解决专用技术、设备、材料、工艺等关键共性问题,补齐技术链与产

  • 我国主导提出的《船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日前,由我国主导提出的《船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通过投票,正式立项。这是我国在船舶网络安全和智能航运领域技术标准的一次重要突破。 《船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提案研究工作于2017年启动,由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牵头,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对整个船舶网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该标准拟通过分析和研究船载网络营运情况,以及船载设备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解决船载设备供应商和船厂缺乏船载网络安全评估体系及相应技术要求的问题,以实现通用的、可作为技术参考的船载网络安全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