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三产叠加促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地标产品保护铺就“升值”之路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
    发布时间:2017-08-17
    来源:

    “截至2016年11月,全省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52个,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的12%,全省已有689家单位(企业)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其产品产值达55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18%,惠及农户、养殖户达1500万人。”

    这是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数千亿产值,是地理标志产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快速融合发展的最真实、最有力的写照。当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特色产品畅销全球的“通行证”、富民强县的“金钥匙”,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传承保护好特色产品和产业的基础上,将优质产品及产业做大做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富民强省之路?各地纷纷瞄准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通行全球的“香饽饽”。

    保护民族精品,千年产业重焕生机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民族精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何使民族品牌源远流长……20年的摸索和实践表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精品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产业萎缩、人才流失、出口受阻等多种原因,蜀锦、蜀绣、汶川羌绣等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品一度面临失传。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这些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如今,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价格倍增,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产销两旺,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产业重焕生机。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河南省禹州市政府以钧瓷的保护开发为纽带,投资数亿元推进文化旅游,打造钧瓷文化产业品牌。钧瓷烧制技艺已被文化部列入国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名录。该市还获批筹建全国首个工艺品类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质监部门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地质监部门始终以增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打造优质地理标志品牌形象,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与效益,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及相关产品向高端发展。

    诸多地理标志产品自实施保护以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质量信誉度、产品美誉度都有了极大提升,对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辐射效应明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发展新动力

    当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以地理标志品牌化促传统种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势头给各地特色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

    贵州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7个,覆盖产值近1000亿元,惠及全省大部分县市区,辐射带动119家省内核心重点企业,3000余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200余万人。地理标志产品在贵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该省经济供给侧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理标志成为贵州大扶贫、绿色经济、全域旅游等多项工作推进的新动力。

    在四川,近年来,当地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加大帮扶指导力度,鼓励藏区、经济落后地区以及更多的区县实现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及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数量“双提升”,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在富民兴藏、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而在甘肃,当前,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甘肃省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多个地理标志产品已经在甘肃“遍地开花”。

    为助力精准扶贫,当前,各地质监部门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把地理标志产品与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起来,在有效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特性、技术传承、质量品质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扩大销售,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精准扶贫的规模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在贫困地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地理标志产品走出产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促进三产叠加,地标产品实现借势腾飞

    当前,各地政府和质监部门纷纷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以地理标志品牌化促传统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势头,给各地特色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也由此实现了提升质量与品牌,壮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初衷。

    足以体现地理标志产品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中巨大作用的案例不胜枚举。

    四川“郫县豆瓣”2008年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前,生产企业规模小、效益低。郫县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当前“郫县豆瓣”已成功入围第9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名单。2015年,其总产量较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前增长了5倍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倍,出口额增长了4倍。当前,郫县豆瓣产业正朝着500亿元产业的目标迈进。

    镇江香醋是江苏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特色产业,也是全国第一个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特色调味品产业。2012年,镇江香醋作为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试点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欧盟保护的调味品。2014年,镇江香醋区域品牌价值超过400亿元,在全国20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中位列第七,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醋,已远销到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莞市获得“莞香”地理标志产品后,推动沉香产业,建立起了以地理标志为纽带,从文化产业到旅游业,构建起集种植、营销、旅游、医药、养生、文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使“莞香”文化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推动“莞香”产业向文化产业并举发展,进而形成千亿“莞香”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影响力和附加值。

    广东用113枚椭圆形的地理标志产品标识,链接起全省77万多农户和养殖户以及1.3万多家企业,使地理标志产品“成片、成链、成名”,既促进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有序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叠加效应,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由产品到产业、由增量到增效转变的农业产业“升值”之路。

    当前,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区域的权益人年均收入高出该省平均水平1600元,比保护前增长约23%,惠及农户、养殖户达1500万人。此外,通过地理标志产品和示范区建设,土特产品品质提升、产量提高,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据统计,该省地理标志产品平均效益提高率达到30%以上。2015年,四川蒲江县抓住地理标志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的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生态农业观光风景区等,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旅游为该县带来了70%的GDP、吸纳了70%的劳动力、贡献了70%的农民收入。

    (摘自:总局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