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打牢基础
保障应急物资和生活用品物流效率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打牢基础
□ 本报记者 徐 风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7)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7)的秘书处承担单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的配置效率,保障百姓生活所需商品的供给效率上,两家技术委员会发挥了强大的基础性作用。
效率是关键
疫情暴发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迅速改进服务方式,协调全国47个分支机构实行网上办、马上办、简化办、延期办,确保商品条码业务有专人在线办理。对于涉及疫情防控必需和群众生活必需的相关生产企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调整工作日受理时间,启动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全国物品编码机构暂缓办理窗口业务和现场培训,大力推行网上办理业务,充分利用“成员专区”、400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云呼叫系统等远程服务渠道,做好跟踪服务和技术保障,从1月22日起至5月10日,共办理58656家,其中新增28969家,延续29687家;为防疫类企业加急办理2418家,其中新增1834家,延续584家,平均时长3.5小时,最快18分46秒。
在启动这些应急措施的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意识到,我国有十分强大的生产能力,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商品不存在短缺的情况。但受疫情影响,这些商品从生产线经物流到超市再到百姓手中难免要慢一些,尤其是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更是百姓急需商品,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关键。为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美团点评集团联合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快速办码与商品快速上架指南》,为多家防疫及民生用品企业、商超和便利店提供极速创建商品服务,实现秒级创建新品,大幅提升供给侧的效率,解决了防疫产品、生活必需品快速上架的燃眉之急,助力企业将防疫产品迅速投放市场。
数据作保障
中国商品基础信息库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成的基于商品条码的产品基础数据库,目前有1.2亿种商品数据,是重要的商品基础信息资源。为保障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开展应急物资产品数据专项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库实时运算能力,从而推动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优化重要应急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实现应急救援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
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中国商品基础信息平台上,只要输入口罩、消毒剂等防护和消杀用品以及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日常生活所需商品,每一种产品全国有多少厂家在生产,多少个品牌在市场上流通以及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都会在几毫秒内呈现出来,对于国家从宏观上了解产品和产业的基本情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暴发后,编码中心紧急升级业务数据同步机制,对个人防护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提供7x24小时跟进与服务,帮助防疫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实现产品信息快速通报。深入分析疫情防护物资的产品和企业情况,掌握口罩、医用酒精、医用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等重点疫情防护产品及企业数量、地域分布及增长情况,建立疫情防护企业信息报送机制,自2月21日起,每日定时向市场监管总局上报口罩等12大类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情况,涉及企业17367家,为国家防疫物资的统筹安排提供参考。
标准打基础
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7)于今年3月发布GB/T38565-2020《应急物资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TC287主任委员罗秋科表示,这项标准围绕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应急公共事件中的物资需求,给出应急物资分类、编码的原则和方法,将帮助有效提升应急物资储备、采购、调配和使用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
为进一步解决应急物资管理中标识编码体系不一致,物资属性描述不统一,应急物资的生产、存储、运送、分配等信息共享不通畅等问题,3月底,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7)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7)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的方案,提出了《应急物资物流单元标签设计》《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及信息共享》等11项国家标准立项申请,并加紧标准研制工作,争取尽快发布实施。#p#分页标题#e#
这些标准作为《应急物资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的配套补充,将提升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水平,提升应急物资信息获取识读的准确性,解决“最后一公里”物资快速精准投送难题,为应急物资全链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