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高考命题改革思路与途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摘 要:考试内容与命题改革是落实考试与评价理念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中高考改革已从考试形式改革逐步过渡到深化以素养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内容改革。中高考命题改革作为撬动考试内容改革的重要杠杆,应由基于考试大纲的命题转变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考查目标、确定考试内容和范围,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框架;并据此编制多维细目表,建立课程标准与题目间的有效关联。在试题情境上,要划分各学科清晰的测试情境,寻找并建立其与学科素养或能力的契合点,加强试题的可视化设计,有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考试内容;中高考命题;测试情境

    作者简介:贾瑜,山西临汾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辛涛(通讯作者),陕西周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与评价。

    推进考试内容与命题改革是落实考试与评价理念的关键环节。考试内容改革在中高考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应进一步深化以学生素养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内容改革。作为考试内容改革的重要杠杆,命题只有实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转变,才能撬动考试内容由知识向能力和素养转变。在当前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体系下,传统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中高考命题已无法满足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高考命题应由“考纲指导”转变为“课标指导”。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命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课程标准与考试题目间的关联,使命题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在试题呈现上可借鉴国际大型评估项目经验,设置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多元化情境,有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一、深化中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把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作为主要任务,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其中,考试内容改革是引领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指挥棒,是引导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招考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高考考试改革本身包括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改革。过去,基于实际考虑,我国中高考改革重点放在考试形式和设计上,随着改革的深入,考试内容改革也需协同推进,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21世纪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方向性规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考试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应全方位、全过程引领和贯穿于改革之中,使改革过程同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考试内容要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本质和核心问题,除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强化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

    2.纵深性拓展:深化以素养和能力为主轴的内容考查

    考试内容要体现多元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高阶能力的考查;加强对社会情感技能以及动机、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查;加强对合作、沟通与交流等跨学科、跨领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具体到学科层面,要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明确该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使考查重点由追求扎扎实实“双基”的获得转向能力,尤其是学科高阶思维和能力。如语文要实现对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数学要考查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加以解决的能力;英语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跨文化思维的考查;文科综合体现文化底蕴导向;理科综合则凸显学生的科学认知、推理、归纳、演绎和探究能力。#p#分页标题#e#

    3.时代性要求:要与时俱进,兼具民族性与全球视野

    “科举考试的历史教训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之一便是考试内容要与时俱进。”考试内容要扎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体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同时还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与未来社会挑战,培养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过上幸福生活的终身学习者,培养具有前瞻力、应变力与适应力的创新生产者。

    二、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考纲指导”到“课标指导”

    当前,在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下,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主要通过命题工作来实现。初中阶段要“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高中课标(2017版)中凝练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这对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提出了全新要求。基于考试大纲的命题已无法适应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体现“能力立意”的课程标准应成为教育考试与评价的根本依据。

    1.“课标指导”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人们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已超越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知能等概念,提出了囊括“知识”“能力”与“态度”“价值观”等的“素养”概念,并从“关键”或“核心”角度加以论证,强调由“三维目标”转向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从此意义上说,核心素养是随着对培养目标的逐步厘清,在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育人目标体系。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不仅是词汇的改变,而是对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本质理解的深化,既要改变教育价值观,又要改变教育知识观。这种教育本质观的总体转向对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均提出了革命性要求。同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也驱动着教育评价的变革,呼唤更综合、更平衡的评价体系,能充分体现核心素养所描绘的学习结果,尤其是那些高阶思维、复杂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以划定考试范围和罗列具体知识点为主的考试大纲更倾向于“知识立意”,对学生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无法体现和落实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以核心素养或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也无法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2.“考纲指导”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倾向

    在我国,课程标准是指导教育教学最根本的纲领,而考试大纲则是中高考试题开发的根本依据。相对于抽象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规定了特定升学条件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划定了具体的考试范围,以及相应的必考点和选考点等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基于考试大纲教学和备考是一种更为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着考试转,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反复教授考试内容,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则不予教授。这不仅冲淡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致使考试更加僵化和功利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诸如“高考数学第19题研究”等针对某一道高考题的专门研讨会,进一步加剧了考试的工具主义倾向。这样的考试不仅无法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只钻研或多学考试内容、忽略或少学其他内容的做法,使得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局限,不利于学科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更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的培养。从此意义上说,考试大纲不但没有起到指导“能力立意”命题工作的作用,还助长了以考定教、教考合一的应试教育倾向。要消弭这种影响,中高考命题应加强课程标准对试题开发的指导作用,由基于考试大纲的考试与评价转变为基于课程标准或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与评价。

    3.“课标指导”符合国际大型测评项目的发展趋势

    基于标准的测评起源于欧美国家20世纪末兴起的课程标准风潮,专指用于考查标准所描述的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测评活动。基于标准的学业测评就是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通过鲜明易懂的语言说明某一特定成绩所反映的能力层级和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学改进、学校录取、谋求职业的依据。国际上的一些大型测试,尤其是诸如GRE、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语言类考试一般都会为参考人员提供官方指南(official guide),就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等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样题和答题范例。一些国际评估项目会事先建立某一领域的测试框架(framework),如泛加拿大学生评价项目(The Pan Canadian Assessment Program,PCAP)会制定科学素养、数学素养等领域的评价框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ACT)会制定ACT综合能力测评框架(ACT Holistic Framework),其中尤以PISA表现最为突出。制定学生素养测评框架是PISA测试的重要环节,其中会阐释该素养的定义、情境要求、认知过程与能力维度,详细介绍着重考查的能力,并提供若干体现该框架要求的样题。作为PISA试题开发的依据,测评框架侧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提供可操作的命题指导,而并非对学生知识学习内容进行划分与列举,这为在整个命题过程中落实“能力立意”奠定了基础。#p#分页标题#e#

    在我国,与“考试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与PISA测评框架在价值导向上更为一致,尤其是高中课标中制定了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并划分了相应的水平,更能体现“能力立意”,应加强课程标准对中高考试题开发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制定者与研究者需结合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前沿研究成果,在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材料中对学生在各学科上的能力要求进行科学定义和细致划分,并就不同能力维度补充样题范例,真正发挥其对命题工作的指导作用。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