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浙江省发布多个生态文明新标准迎接2020年“世界标准日”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0-14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张律 记者 曹吉根)“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多项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在2020年浙江省“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相继发布。

    中国标准化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发布的系列标准涵盖乡村建设、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级别纵跨国家至基层3级,包括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国家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地方标准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指南》等3项县级地方标准规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革命,初步形成了经济强、生态好、百姓富的现代化发展格局。在这一决策部署指引下,浙江省坚持以最严格的标准开展以蓝天、碧水、净土为代表的环境治理行动,以标准化手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地理信息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浙江先后制定发布了纺织染整工业、制鞋工业、工业涂装工序、燃煤电厂等领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及燃煤电厂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排放监测等方面地方标准。例如《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全省年均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约4200吨,染整油烟年均减少排放约3500吨;《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初步测算全省每年减少VOCs排放量约8万吨,占涂装行业排放总量的25%。

    制定发布了畜禽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制药工业等方面的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使浙江成为全国首个该领域工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省份;《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全省每年减少污水排放量约3万吨。通过实施《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浙江全省电镀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预计可减少50%左右。制定发布了污泥土地利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其中《污泥土地利用技术规范》指导杭州市有效处置了西湖清淤所产生的污泥,建成的“江洋畈生态公园”成为杭州市的一个新旅游景点。

    浙江还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并以此为基础主导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使美丽乡村建设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具体实践;制定发布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在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民生保障和治理有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性地设置了否决性指标、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评价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据。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振华提出,下一步浙江要努力探索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路径。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构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融合的“美丽浙江”标准体系,大力开展生态空间管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自然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价值转移交易等领域标准研制工作,推动由防治污染向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转变。

    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增长点,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等方面积极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标准对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要积极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标准。进一步总结美丽乡村、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运用生态优势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丰富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大力深化国内外标准化合作交流,积极争取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努力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理念和浙江样板。

    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不断巩固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开展对《土地质量档案建设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等地方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工作,让浙江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全域美丽成为浙江最鲜明的特征、最靓丽的名片。#p#分页标题#e#

    要全面参与标准保护地球家园活动。保护地球家园,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和积极奉献。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省地理信息标准创新联盟和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突出标准保护绿水青山、标准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各方面广泛参与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标准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相关标准得到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