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介绍低碳管理成果 场馆建设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场馆建设和能源供应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碳排放控制的重点领域。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这是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办赛
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并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
刘玉民表示,这既减少了赛事碳排放,又为赛后多项目广泛应用、多业态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场馆建设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针对雪上场馆的绿色建筑设计问题,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首个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将是北京冬奥会在规划建设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奥运遗产,对我国今后雪上场馆建设具有先进的节能低碳的指导意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部新建雪上场馆均满足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标准要求。截至目前,已有7个新建雪上场馆获得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三星级证书;6个新建场馆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三星级证书;2个改造场馆获得了绿建二星级证书,其余2个场馆(群)绿建星级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源头削减循环利用
刘玉民称,北京冬奥会各场馆都对施工材料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尽量减少不可循环材料如混凝土的使用,并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国家速滑馆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的设计,建成了全球最“扁”的椭圆索网结构屋顶,以此减少玻璃幕墙面积4800平方米,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的1/4,同时减少了室内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5%。其拼装胎架从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建设项目周转使用,预制看台板使用废旧桩头粉碎制成的再生骨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的运动员更衣间由集装箱改造而成,赛后可以无痕移除或作为场馆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再利用。
海绵场馆节蓄并举
北京冬奥会各场馆还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如国家速滑馆、主媒体中心等场馆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设置雨水收集池等方式,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景观水景等。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裸露地面,经过土石植被处理,使地表水、雨水、融雪水入渗、滞流,减缓了水土流失。
在造雪用水管理方面,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都采用了智能化造雪系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投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