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安徽:纾难解困零距离 “巡回问诊”促提升

    作者:《产品安全与召回》
    发布时间:2021-11-08
    来源:

    开展产品质量巡回问诊活动是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安徽省局)创新质量监管方法、服务企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省每年组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专家针对企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需求,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深入生产企业现场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专家问诊、个性化帮扶,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回应企业及行业的质量提升需求,帮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打通服务企业质量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安徽省局正式下发文件,在全省进一步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活动,通过精准帮扶解决产品质量突出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助力培育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新优势。

    随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监管对象增多、问题复杂与监管人员数量有限、专业局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监管难题,安徽省局在全省建立“质量流动诊所”专家团:从石油化工、纤维制品、食品相关产品、机械制造等10余个行业中,选取了500余人技术专家。专家人员结构涵盖安徽省各地支柱产业、区域集群产业等重要工业产品行业,集聚了质量管理、生产技术、标准计量等各方面人才,对全方位“诊断”质量问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症下药 明确整改方向

    今年开始,安徽省在省监督抽查中加大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产品的抽查批次,并根据省政府发展规划,将智能产品纳入了抽查目录,同时实行简约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严格控制一般检查事项的抽查比例,确保全年抽查企业比例不低于3%在国家监督抽查和省监督抽查后的处理工作上,安徽省局采取“处方定制”与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工作相结合,针对企业产品质量在产品标准、生产工艺、产品装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带领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深入不合格企业开展现场核查工作,进行“一对一” 专家诊断,有针对性地开出“质量处方”,全力帮扶企业查找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一模式,专家团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帮扶。皖南作为茶叶生产集中区,生产茶叶机械的企业在不断壮大。近年来,在宣城市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宣城市局”)组织开展的茶叶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宣城市某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存在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宣城市局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市质检所专家深入企业,查找原因。通过监督抽查、技术帮扶,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茶叶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准确掌握当地茶叶机械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促进企业质量提升。

    精准监管 加强风险监控

    为充分利用专家团的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率,尽早排查安全隐患,在实现专家一对一诊断的基础上,安徽省建立了由30多位专家组成的智库相较于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团,“智库” 更“专”、更“精”。今年以来,专家团积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判和评估活动,通过质量问诊,排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764个,做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掌握质量安全的主动权。

    今年3月30日召开的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判会上,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防爆电气、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隐患排查,期间发现舒城县童车童床产业的部分企业存在安全隐患风险。

    舒城县童车童床是当地重点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安徽省局对发现安全隐患的企业,通过约谈、制定推行童床团体标准、组织企业培训学习、邀请省质检院专家现场释疑解惑、鼓励企业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基本扭转了舒城县童车童床抽检合格率下降与质量滑坡的局面。

    强化引导 促进企业发展

    这两年,“质量流动诊所”专家团已经遍布省内各地,在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的实践中, 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优势,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彻查原因,通过质量把关和技术指导,有效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以安庆市质量流动诊所专家团为例,在监督抽查中出现产品质量共性问题和区域性质量安全隐患后,安徽省局共组织召开会诊分析会”86次,组织专家830余人次,对不合格原因进行集体会诊, 对不合格的项目开展分析,促进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升。自专家团成立以来,开展“出诊”活动79次,派出专家215人次,服务企业173家,帮助解决质量问题326个,获得了企业高度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宁国市“质量流动诊所”专家团,则坚持统筹联动、对症下药,近年来,流动诊所共出诊87人次,开具专家“诊断书”37份,消除质量隐患91处。同时,对13批次危化品、115批次食品相关产品、32批次消费品开展了分析监测工作,排除质量安全隐患9个,保障了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

    针对产品的质量合规问题,安徽省局采取综合施策与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保证产品质量底线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家到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向企业宣传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在企业车间改造、产品注册检验、注册资料申报等各环节全流程开展帮扶活动,使企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跟踪抽查 巩固整治效果

    安徽省目前已经进行了3次省抽,抽查对象均为国家与本省产业的重点相关产品以及区域集中度较高的产品。对于合格率较差的产品,安徽省局加大抽查力度,同时对产品生产辖区的市场监管局下达跟踪检查任务,重点针对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跟踪抽查,及时掌握监管中的风险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推动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彻底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019年,通过省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发现天长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器产品质量明显下滑,安徽省局领导带队进行督查,约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并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立即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政府牵头,市场、公安、环保等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整治方案,细化监管责任,对不合格产品下架召回,对涉嫌违反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共下达责令停业通知书56份,扣押、封存充电器及器件24 . 55万只,立案查处生产企业5 4家,行政处罚212 . 92万元,召回不合格充电器62181只。今年6月4日,安徽省局又在天长市举办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质量提升会,帮助生产企业查找问题、分析风险,排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用引领 企业分类监管

    为确保分类监管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不断提高企业分类监管工作质量,安徽省局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根据技术性评价的实际情况,依据企业分类监管的标准,组织专家进行分类考核。2018-2020年,安徽省连续三年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省级双随机监督检查,现场检查生产企业146家,市级双随机监督检查600多家次,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762个。通过开展产品质量“巡回问诊”活动,引导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全省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4年的78.85%提高到2020 年的93.57%。

    近半年来,安徽省局各相关处室和各市局致力于建立完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机制,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抽查问题发现率。结合“互联网+监管”风险预警信息处置,科学研判风险形势,做到对风险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持续提升智慧监管能力。针对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业务条线,不断优化完善该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指标体系,持续提高分级分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增强安全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同时,加大对基础性企业信用分类结果的应用,在双随机抽查中对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类企业递加比例进行抽取,确保全年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抽查措施应用率不低于30%。

    下一步工作目标

    对于接下来在“巡回问诊”质量帮扶工作的规划,安徽省局将在巩固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完善后处理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整改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的源头治理,规范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建立后处理工作“一企一档”制度,切实提高后处理的有效性和监督抽查的权威性。

    二是实施分类诊断工作。对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单独诊治”活动,带领有关专家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一对一现场实施“把脉”,查找产品不合格原因,帮扶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针对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问题反映较为集中的产品,邀请有关专家为企业进行集体“会诊”,开展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判会,不断促进产业和区域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技术基础,建立相应的“质量专家团”,有针对性地解决多发频发的质量问题。

    三是开展回头看活动。对连续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每年组织专项跟踪抽查,及时将监督抽查不合格生产企业后处理整改结果通过省局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通过舆论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四是强化共治监管。在全省建立涵盖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检验检测机构的风险监测网络。目前已完成首批103个监测站的建设,其中行业组织16个,基层监管部门54个,检验检测机构28个,其他5个。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广泛收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并结合“巡回问诊”活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分析和有效处置,防范行业性、区域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