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浙江以“大质量、大监管、大数据”促高质量发展

    作者:《产品安全与召回》
    发布时间:2021-11-08
    来源:

    ​​质量技术帮扶是助推浙江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机构合并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浙江省局)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每年在全省系统部署实施质量技术帮扶活动。全系统紧紧围绕全省产业集聚的现状,树立“大质量”的理念、拓宽“大监管”的视角、搭建“大数据”的媒介,精准对接企业和产业需求,为企业搭建质量提升服务平台,积极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切实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近日,浙江省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产品安全与召回》记者的采访,就浙江省质量技术帮扶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聚焦重点 达到精准帮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质量技术帮扶活动统筹部署阶段,浙江省局聚焦全省重点领域、重点产品, 力求解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达到精准帮扶。

    一是聚焦块状产业开展帮扶。结合浙江质量帮扶工作重点,浙江省局自2019年起部署开展以“百个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示范单位”和“百个质量提升示范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提升“双百示范” 工程;聚焦辖区内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问题,组织检验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帮助产业查找质量共性问题,补齐质量短板,提升质量水平。

    二是聚焦重点产品开展帮扶。近年来,浙江省局持续部署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活动,着重聚焦塑料污染治理、疫情防护、“蓝天保卫战”、学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等群体相关产品开展技术帮扶,组织技术专家深入企业查找质量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整改落实;聚焦风险隐患开展帮扶,针对舆情热点反映的质量问题,强化产品质量风险隐患监测,开展重点风险产品市场反溯工作,采用“神秘买家”方式加大流通领域质量问题发现力度, 开展隐患治理技术帮扶;加大电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及时将不合格产品情况、质量警示等信息通报电商平台,帮扶电商平台开展产品质量把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是聚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帮扶。坚持放管服结合,为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帮扶,浙江省局成立了浙江省工业产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技术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浙江省工业产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技术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电线电缆、水泥、建筑用钢筋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业品,加大获证企业的问诊频率,既统一生产许可工作尺度,又针对性地对企业采取帮扶措施,指导督促企业持续有效保持生产条件。

    四是聚焦质量追溯,推进政府、企业、消费者协同共促质量帮扶。浙江省局以数字化改革撬动企业提升质量自主意识,构建“浙品码”重要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并对全省重要工业产品进行“浙品码”赋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浙品码”,即可查看产品实物图片、产品基本信息、合格检验证明、质量服务承诺、消费信息反馈。通过“浙品码”,可实现对产品“生产— 销售— 使用”的全链条信息互通,企业自主提升产品质量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更强,产品展现形式更加全方位,企业与消费者互通更加透明、直接,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问题可诉,由此搭建了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三方互动的全过程帮扶机制。

    “浙品码”赋码产品

    “浙品码”赋码产品

    多措并举 实现组合帮扶

    在活动的具体开展阶段,浙江省局下大力气,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省质量技术帮扶工作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技术帮扶解难题。为深入推进生产许可“证照分离”改革,更好地帮助企业提供工业产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技术支撑,浙江省局在成立浙江省工业产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技术专家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了涵盖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水泥、食品相关产品等7大类产品27位专家的咨询顾问团。针对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采取“政府搭台、专家问诊、产品提升”的方式,邀请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块状产业产品质量会诊,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组织技术攻关并指导整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比如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企业专项帮扶,组织技术专家现场核查,重点按照企业取证产品实施细则要求查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记录,从企业原辅料进货查验、关键质量控制、产品出厂及过程检验等内容进行检查,列出各类问题清单,逐项给予企业指导分析,帮助企业落实整改,将问题汇总、分类、交办、反馈闭环管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又比如组织实施风险排查“巡回问诊”活动,组织专家与企业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质量发展瓶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围绕品牌打造、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市场竞争、企业可持续发展愿景等,同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及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指导对方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水平。

    诸暨市监局现场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帮扶

    诸暨市监局现场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帮扶

    二是聚焦产业补短板。按照“一县一产业”原则确定全省101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并经推荐、合议,遴选出重点支持推进的10大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组织服务机构开展各自产业对接调研工作,与国内外同类标杆产品开展质量标准比对活动,编制形成产业质量发展分析和对策报告、质量标准比对报告各10份;开展专题培训总时长6 0天,参与企业人数共计3883人;召开专家分析诊断会23次,完成企业点对点上门质量诊断服务374家;编制完成产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76套。积极推进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对规上且质量管理较好的企业,积极推行政府质量管理奖,同时引入先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小微企业“质量管家”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目前已有40余家钢琴企业纳入“质量管家”服务,根据企业特色,制定个性化质量提升方案,将“5S”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方位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中,推动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双提升”,为企业提升工业产值410万元。

    三是拉动就业新引擎。在全省推进落实技能帮扶培训提升工程,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援企稳岗以工代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信心。如杭州组织开展产品质量“12123”培训工程,已开展民用口罩产品质量法律法规视频直播培训会、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宣贯培训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培训、电动自行车工作会议等培训,累计参加企业1210余家,参加人员2200余人,发放资料2900余份,参加企业及人员反响积极。围绕县域块状产业发展,帮扶服务专家组还针对企业产品创新升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标准、检验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零距离”服务,走进企业车间、实验室,查看产品生产及检测条件和过程,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企业在原材料(产品)检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需求。如浦江组织服装产业质量标准培训会,联合浙江省轻工院技术专家从针织产品相关标准、针织产品考核主要项目及要求、常见不合格项目及生产指南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参会企业员工更有获得感。

    杭州市市监局产品质量“12123”培训工程

    杭州市市监局产品质量“12123”培训工程

    四是科技帮扶出实招。组织开展“百名博士进厂入企”活动,全省系统105名博士带领242位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团队,聚焦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等技术特色,为118家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由博士领衔,根据企业需求组建相关领域专家服务团队。一方面是技术机构内部组团,由一位博士作为负责人,按照需求和分工组建3~5位技术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另一方面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强化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组队联动,针对复杂性、综合性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并借力相关高校资源,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和长期合作。如浙江省标准化院相关博士团队联合台州市标院、温岭市局开展泵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评议和特贸关注专题帮扶;浙江省轻工院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专家技术帮扶过滤材料生产企业。

    博士团队“进厂入企”现场

    博士团队“进厂入企”现场

    高屋建瓴 促进整体帮扶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指出,浙江省局在推进质量技术帮扶工作中展现出的“大质量、大监管、大数据”格局,形成了他们独自的特色。

    一是树立大质量的理念。浙江省局质量口的产品监管处、质量发展处、科技和审计处等以“大质量”的理念协作互助,借助科技服务周、质量服务站等丰富有效载体,全面部署发动质量技术帮扶工作。浙江省计量院、浙江省标准化院、浙江省特科院和方圆检测集团等省局直属技术机构和各市局积极落实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特色优势、本地区产业特点以及企业需求,全方位部署推进。省计量院、省标准化院、省特科院和方圆检测等省局直属技术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地市局、县市区局及各级技术机构积极响应,全省系统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烘托了浓厚氛围。

    二是拓宽大监管的视角。机构合并后,市场监管职能外延扩展,帮扶触角向更大范围企业、更多服务角度延伸。浙江以重点产品为着力点,围绕婴幼儿用品、老年人用品、学生用品、家用电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电动自行车及头盔、食品用塑料、纸包装容器制品等消费品,电线电缆、建筑用钢筋、水泥等工业产品开展重点帮扶;以重点产业为关键点,选取质量问题突出、薄弱环节、行业发展瓶颈明显的重点产业聚集区,破解发展瓶颈,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选取处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风险系数较高、安全隐患较多、问题较突出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小企业开展帮扶。同时,聚焦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根据近3年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等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将问题较多的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如对浙江省安防产业开展质量帮扶,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3家头部企业为切入点,截至目前共走访数字安防企业15家次,协调技术机构、认证机构开展技术帮扶13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0余个。

    三是搭建大数据的媒介。通过“浙品码”为产品加赋二维码,经销商扫码验货,消费者扫码获取企业及产品的信息,形成生产、销售、消费全链条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和质量溯源。在湖州“质安校园”试点以来,湖州德清校服、学生床上用品抽查合格率从2018年的24%大幅提升到96%。不仅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浙品码”数据后台,实时掌握学校采购产品及送检等情况,学校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和产品的质量状况及家长的反馈,企业可以实时查看意见反馈和采购、付款、增订、补订、退换货等信息,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质量。

    衢州市监局在产业聚集区组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

    衢州市监局在产业聚集区组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

    深入企业 助推标准帮扶

    在开展技术帮扶过程中,浙江省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一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申报《可降解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浙江制造标准进行技术帮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是金光集团旗下的大型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宁波市较早投产的临港型百亿工程企业。企业今年6月份对《可降解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审。“限塑令”实施后,由于标准与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对行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欠妥,未能通过立项评审。该企业虽技术力量雄厚,且参与过多项国、行标的制修订,但此次立项评审未通过让企业陷入了困境,不知该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材料修改。标准牵头机构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第一时间联系了方圆检测集团包装产品检验所,从可降解材料相关法规、政策以及关键技术指标的设置上给企业提供技术帮扶。方圆检测集团包装产品检验所相关专家立刻组织部门内项目组人员对该标准进行相关研讨,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对标准研制、技术开发、试验方法、原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包装产品检验所专家还为企业进行了一次立项申报预答辩,从技术及检测出发针对标准的先进性以及对标标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帮企业梳理了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本次技术帮扶为企业解决了项目申报的痛点和难点,为标准的顺利立项奠定了基础,充分彰显了浙江市场监管系统的责任与担当。

    砥砺前行 落实持续帮扶

    柯桥区市监局-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化专题知识培训会

    柯桥区市监局-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化专题知识培训会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浙江省局将再接再厉,持续推进落实质量技术帮扶工作:

    一是巡回问诊促帮扶。组建“巡回问诊”技术小分队,深入产业聚集区和企业一线,零距离为企业开展质量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症结,找准企业个性问题和行业共性质量问题,聚焦企业实际需要和突出问题,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及时回应企业所需所盼,解决企业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企业质量主体意识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协同创新增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等多种手段,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开展“流动诊所”活动。同时探索建立“互联网+开放实验室”工作机制,加强与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工作协调与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切实有效的落实方案,细化分解任务,着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