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电子标准院院长赵新华:健全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 有力保障工业能效提升
作者: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
日前,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健全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的重点任务,从而加快节能标准制修定,扩大节能标准覆盖范围,强化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对标达标,为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新华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有利于明晰节能标准在工业能效提升中的新定位
全球有80余个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强制性能效标准,美国的强制性能效标识、日本的能效“领跑者”、欧盟的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指令)等制度均以节能标准为基础。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能源审计、能源服务等节能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热门工作领域。
“节能标准不仅是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还是工业能效提升的制度基础,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依据。”在赵新华看来,节能标准是工业能效提升工作的基本保障,体现在以能耗能效强制性标准为依据的节能监察“兜底线”,以先进标准引领的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绿色制造体系、绿色数据中心等“带头雁”,以能效水平对标为基准的节能诊断、节能服务进企业等“促发展”,以电机、变压器等通用产品能效提升行动等“打基础”。
赵新华表示,制定实施节能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用户完善能源节约举措,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助力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绿色化进程中占得先机。
一是节能标准通过准入指标倒逼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用能设备产品,规范企业合理用能。
二是节能标准通过先进指标、高效技术设备产品等引导企业向标杆看齐,加快节能改造升级,降本增效。
三是节能标准驱动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有助于节能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增强市场对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信心和动力,有利于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装备的推广应用。
《行动计划》有利于把握节能标准化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节能标准化工作正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实现“单体节能”向“系统节能”转变,实现“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节能工作须实现能源低碳化、全流程系统节能、精细化管理转变,节能标准化工作必须直面新形势新任务、快马加鞭、走深向实,持续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引路护航。”赵新华说。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用能供需双向互动,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系统部署加快推进煤炭利用高效化、清洁化,加快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绿色化,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
赵新华认为,其中涉及的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及相关高效储能、氢能利用、能源智慧管控等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标准亟需加快完善。
对于如何将节能工作向源头和末端进一步延伸拓展,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行动计划》提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
赵新华表示,这要求新发展阶段要在单体设备、单一工序环节高效化基础上,着力向整个用能系统能效最高转变,同时还要求成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节能咨询、设计、评估、监测、审计、认证和跨行业耦合能效提升等领域的技术标准,构建有效的标准化支撑能力。
据了解,当前,我国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达标率均超过90%,电解铝、平板玻璃、铜冶炼等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用能规范化基本得到保证。但在能源准确计量、余能高效利用、能源系统管理、智能化调度等精细化用能方面仍存在短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使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深挖节能潜力、打造国际领先的超级能效工厂成为可能。
《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实现以能效为约束的多目标运行决策优化等。
“这项举措要求加快制修订能源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方面的基础、技术、规范等标准。”赵新华说。
《行动计划》有利于携手共创工业能效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以来,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工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约700项,初步构建了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有力保障了工业节能监察、节能诊断、能效“领跑者”遴选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
赵新华建议,为有效落实《行动计划》对节能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工业企业和三方机构要勠力同心,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
一是强化标准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着力纾解各工业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归口分散、交叉重复、颗粒度不均等问题,培养一批高素质节能标准化人才队伍,推动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建立工业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数据库。
二是持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供给结构。如加快完善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运行测试、监测管理等领域节能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诊断、监测与服务等配套标准,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
三是建立节能法规引用标准制度、政策实施配套标准制度,在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时积极应用标准。节能标准的修订和指标的完善要与时俱进,推动政策、制度实施与标准制修订有机结合。各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节能标准化活动,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积极贡献中国技术方案,持续开展国际国内节能与能效标准比对分析,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推动标准、合格评定活动国际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