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牵头制定!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发布
中国牵头制定ISO首个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标准全球20国专家共塑银发数字生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ISO25556:2025),这是ISO历史上首个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数字经济国际标准。随着全球60岁以上人口预计年底突破14.2亿,该标准为构建适老化数字生态提供了“中国框架”,吸引美、英、德等20余国跨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研制。
聚焦高频场景,破解银发数字鸿沟
标准首次系统规定了适老化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覆盖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设计、用户交互等关键领域。针对老年人参与度高的八大场景提出落地指引:
医疗健康:要求数字医院优化语音交互功能,支持方言识别,病历查询界面字体放大至16px以上;
金融服务:数字银行需设置“一键求助”按钮,交易流程简化至3步以内,风险提示采用语音+文字双重预警;
智慧出行:网约车平台增设“代际协同”模块,允许子女远程预约车辆并实时追踪行程;
社交娱乐:社交媒体开发“长辈模式”,自动过滤复杂功能,内容推荐优先展示老年大学课程、戏曲等适老内容。
每个场景均附典型应用案例,如新加坡某社区通过智慧家庭系统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当连续2小时无动静时自动触发预警,该模式已被标准收录为全球参考范本。
构建包容性准则,凝聚全球共识
标准提出“通用设计七原则”,强调数字产品应具备可感知性、操作容错性、辅助技术兼容性等核心特质。在数据安全方面,特别规定老年用户生物识别信息存储期限不得超过服务终止后3个月,且需获得本人或监护人双重授权。
来自丹麦的老年学专家安雅・尼尔森指出,标准首次将“代际数字协同”纳入考量,例如要求智慧社区平台支持跨代用户账号绑定,子女可远程协助父母完成政务认证,这一设计突破了传统适老化改造的单向思维。
中国引领标准创新,推动全球共治
作为牵头方,我国在标准研制中贡献了多项创新成果:
提出“数字适老成熟度模型”,将国家统计局“老年人口系数”与数字服务覆盖度结合,形成评估各国老龄化数字经济水平的量化工具;
引入“时间银行”互助机制,鼓励低龄老人通过帮助高龄老人使用数字工具积累服务时长,兑换等值养老服务,该模式已在上海、东京等城市试点;
建立“全球适老化数字产品认证体系”,首批通过认证的12款产品包括腾讯“银发青松助手”、阿里“小蜜老年版”等。
联合国人口司司长卡洛斯・卡尔德隆评价,该标准打破了“技术中心主义”的传统路径,首次将社会伦理、代际公平纳入数字经济框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未富先老”挑战提供了关键工具。目前,已有15个国家表示将直接采用该标准作为本国适老化改造依据,标志着中国在老龄化治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来源:央广网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2153611669938907&wfr=spider&for=pc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