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浅谈示范区建设对于民族地区脱贫的影响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7-08-23
    来源:

    河北承德检验检疫局 黄冬磊 陈向阳

    自2009年起,质检总局在全国推行示范区建设,并确立了一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近年来,出口示范区建设成效不断显现,这一点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尤为明显,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的“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民族地区示范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民族地区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上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状态,缺乏发展的意识和冲劲,部分民族地区群众较难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奋发图强、穷则思变的意志和能力。 (二)地理环境条件制约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大多是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连片土地较少,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难度较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农业产出难以变现,农业发展水平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严重制约。 (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分散型、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模式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与标准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 (四)缺少支柱性特色产业。民族地区虽有一些天然的、特色的产业基础,但由于缺少信息、资金和人才的支撑,不能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支撑、不能把特色产品传化为特色产业,无法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格局,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市场驱动在偏远民族地区得不到落实,滞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示范区对于民族地区脱贫工作的支撑 (一)示范区建设业已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力促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示范区建设是打造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实践。实践证明,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有效带动和促进农业增效。 (二)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力促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分工分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能够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效农业及相关产业,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平泉县为例,2016年平泉县食用菌产量达52万吨,产值54亿元,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带动贫困户脱贫比重达到60%以上。 (三)示范区建设是培育产品特色,创建质量名牌的重要手段。品牌是质量的凝结,是诚信的寄托,是特色的表述,是市场的风景。示范区内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升区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助力品牌创建活动。 (四)示范区建设是促进“检政”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凝聚各方力量脱贫的重要平台。创建示范区必须要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需要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及全社会的认同和参与。“检政合作”平台在整合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使示范区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对示范区内脱贫攻坚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示范区建设在民族地区脱贫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推动脱贫攻坚在民族地区还未形成统一认识。示范区立足国际标准、紧盯国际市场的要求决定了示范区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困难群众面临技术匮乏、信息闭塞的难题,需要经济再投入,在暂时收益与仍需投资上面临困扰,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 (二)还没有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脱贫资源。民族地区多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很多又是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这既是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也充分反映其加速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资源潜力仍有待挖掘。 (三)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能力还不强。示范区内种(养)殖户、合作社和园区仍然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以产业为依托的创新型企业所占比重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产业链整合能力不强,缺乏互补和联动优势;示范区内产业错位化发展不明显,功能定位特色不鲜明,导致一些企业相似度较高;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协作还不够顺畅,内部竞争抵消了一部分示范区的竞争优势。 四、承德示范区建设对于促进民族地区脱贫工作的探索 (一)以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内招商引资与项目推进。调动地方政府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多方聚力,深挖产业特点,搭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出台细化优惠政策和措施,简化行政审批和办事流程,强化责任追究,以产业为依托的招商引资势头发展迅猛。以平泉县为例,2012年至今,依托食用菌招商引资签约资金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 (二)推动产业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承接层次和承接能力。平泉县和兴隆县示范区创建成功以来,依托食用菌、板栗这两个特色产业集群,破解制约瓶颈,构筑发展支撑。推动河北省食用菌产品检测中心、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华菌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产业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工厂化生产、专业化分工,提升设施化生产水平,引导由产业经济带动向产业文化引领转型,充分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特点,突出产业个性和特色,不断创新产业承接方式。 (三)强化跨示范区吸纳民族贫困户。示范区建设不仅要带动辖区内贫困户脱贫,还应积极吸纳区域外产业链条贫困民族农户入园区、进基地、进公司,积极引导周边贫困群众参加示范区内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带动越来越多区外贫困群众从示范区学技术、就业、做贸易,扩大示范区带动示范效应。 (四)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推动区域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推动形成以平泉食用菌、兴隆县板栗和山楂、围场县马铃薯、丰宁坝上蔬菜等为代表的承德食品农产品经济带,本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推动各个县区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和公共事务多个方面展开合作。使以示范区为带动的一体化建设初显雏形、产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