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贸易便利化 关注“四大着力点”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切实解决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高、检验检疫和通关流程繁琐、企业投诉无门等突出问题。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亦将国际贸易货物平均放行时长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明确要求成员国定期测算并公布。如何有效压缩检验检疫流程,促进贸易便利化亟须关注四大着力点。
着力于科技先行。检验检疫流程中“通关单”及“检验检疫证单”的签发时间分别衡量货物口岸通关放行及准入市场流通所需时长,是“整体通关时间”中的关键限速点。以科技先行,提升技术把关质量,同时加快通关速度:一是提升整体信息化能力,建设“互联网+检验检疫”的工作新模式。依靠科技力量,实现无纸化报检、电子通关、科学抽检、查验放行信息电子化、压缩纸质单证流转时间,必将大幅度缩减检验检疫时长。二是提升一线检测技术水平。从实际出发,提升一线工作能力,强化口岸初筛工作室建设,开发适用于一线使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减少递送样品数量,分担实验室检测压力,缩短实验室检测时间。
着力于内部管理。检验检疫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由此我们必须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一线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健全操作规范及考核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引入关键点控制理念疏通“拥堵节点”,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纳入质量体系的操作规范;坚持综合施策,删除不合理体系文件,并探索证单“预签”模式,有效缩短出证流程;坚持内部流程监控,将流程时长与工作质量检查相结合,有针对性监控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分析长流程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发挥典型培树、先进引领作用,正面宣传身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一线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确保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杜绝流程过长,遇到“拥堵节点”多沟通、多联系,尽量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时间浪费,全面提高检验检疫人员的服务质量,杜绝庸懒散、不作为、不敢为等不良风气。
着力于机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服务贸易便利化的大背景下,检验检疫的工作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改革的目标是服务贸易便利化,加速经济发展,而压缩流程是重要抓手。改革必须以安全为底线,务必做好风险分析:一是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国检日常工作,以风险分析为手段,做好分类管理,科学抽检,减少抽批、抽样比例,落实“放管服”要求。二是充分应用e-CIQ系统,在全国实现通关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规范检验检疫流程,同时将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与e-CIQ系统模块结合,如企业的等级管理、抽采样比例的确定等,既保证检验检疫流程、规则的一致性,又确保机制改革的客观性、科学性。
着力于流程再造。由于我国口岸单位多、关系复杂,整体通关时间需关、检、企等多方协作,各口岸单位流程交叉,不论哪个部门出现阻滞,必将影响“整体通关时间”。无纸化报检、电子通关的逐步实施,大大降低了报检及签发“通关单”的时间,所以关注焦点就在于签发“检验检疫证单”的时长。由于检验检疫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不同地方的物流情况又各有特色,检验检疫应因地制宜,切合本地外贸实际,通过模式创新将检验检疫工作流程主动“楔”入物流链,根据进出口商品的特点与风险再造流程,破解流程偏长的难题,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助力企业降低全物流链成本,让检验检疫工作更加高效、更加智慧。(上海宝山检验检疫局 徐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