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广东质检航母逐梦起航
2016年5月24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前排中)、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前排右二)、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前排左二)、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前排左一)莅临刚竣工的广东质检院新总部调研。广东质检院院长陈锦汉(前排右一)在汇报工作。
2017年2月27日,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出席广东质检院2016年总结表彰暨2017年“改革创新年”动员大会,并为荣获年度双十佳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开放、务实、创新是这个城市的特质和底蕴。
坐落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的广东质检院总部,犹如一颗镶嵌在广州科学城的明珠,发散智慧的光芒。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这里,广东质检人勇立科技兴检的潮头,挥洒着蓬勃的朝气与昂扬的斗志;这里,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的送检样品及个性化需求,见证着质量时代的全球产业变革;这里,迎来一批又一批领导、专家、学者、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开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广东质检院成立于1983年9月,如今已成为全国质检系统集检测、检验、认证、校准、能力验证提供者、标准制修订与验证及科研于一体,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受社会和同行尊敬的质检技术机构。今年5月8日,广东质检院科学城总部正式启用,形成了一个总部3个基地4个下属公司的新格局。
广东质检院总部占地38096平方米,办公实验大楼建筑面积50120平方米。大楼呈阶梯式U字型北高南低结构,寓意着广东质检人继往开来、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砥砺前进、勇攀高峰。大楼正门前矗立着一块从工地施工中挖掘出来的巨石,在质朴的石面上镌刻着“广东质检院”5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巨石置身于一池碧水之中,外形酷似一艘航母,象征着广东质检院在改革发展浪潮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起锚远航。步入开阔明亮的大堂,左侧墙面悬挂着一幅长4.5米、高3.2米的油画《向往》。远处,海鸥在海天之间搏击飞翔,无所畏惧;近处,惊涛拍岸,浪花飞舞,寓意着广东质检人致力于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实现由“红海”搏杀向“蓝海”探索的转变。大堂右侧墙面镶嵌着四行大字: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流技术机构,服务经济发展质量,保障民生质量安全。使命担当,一目了然。
强大引擎——
造就质检航母强劲动力
作为大型海上战斗利器,航母的动力来源于常规动力或核动力。而质检航母的强大动力,则来源于其管理团队的坚强领导力。
恩格斯《论权威》指出,一艘穿行在暴风雨中的航船,要想行稳致远,关键靠优秀船长掌舵领航。作为广东省质监局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局党组始终为这艘质检航母掌舵把向。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高度重视全省质检技术机构的整合改革工作,在对国内外质检认证机构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公益性、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第三方公正地位和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定位与方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东质检院领导班子成员7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71.4%;班子平均年龄52.8岁,在技术机构平均任职时间16.6年。作为质检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员,该院院长陈锦汉从军队转业到广东省质监系统工作了16年,熟悉国家(省)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具有丰富的履职经历和工作经验,是全国标准化管理“十佳人物”,全国质检系统行政执法先进个人,全国家具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0)副主任委员,主编(策划)大型专业工具书6部,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驾驭全局的水平。
2015年4月,新班子上任伊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立院、管理兴院、人才强院”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担当和实干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该院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按照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研究描绘广东质检院科学发展新蓝图。
注重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务促业务,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效决策,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科研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总部和顺德基地工程项目建设。广东质检院连续12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业务收入3.35亿元,今年上半年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比增长了7.45%。全院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一结合一争当”和“三心四知道”活动,正面教育如沐春风,经常性思想工作潜移默化,正风肃纪卓有成效;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近3年公务接待经费逐年下降了64.25%、57.79%和29.47%。呈现出“人心思稳、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该院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在2016年开展“质检落实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又组织开展了“改革创新年”活动,提出了“五改五创”的改革思路:改革惯性思维,创新工作理念;改革经营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改革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效率;改革供给服务,创新工作水准;改革监管手段,创新工作层级。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考核验收办法,为推动质检事业不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宽阔平台——
拓展质检航母发展空间
航母宽阔的斜角甲板,为舰载机群起飞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平台。而质检航母的效能,在于拥有综合的公共服务检测平台。
近年来,广东质检院着力打造检测检验、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中试、标准汇集研究与制修订、检测技术研究与方法制修订、高端人才吸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六大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该院拥有10个国家质检中心、15个省质检站和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认可的检验检测和校准资质共98类3872种产品(项目),涉及标准10976项;CB资质为12大类,涉及标准176项。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CTC)具有电线电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低压元器件及照明电器4类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发证资格,有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大管理体系和电力变压器、可穿戴智能产品、灯具、纺织产品、家具、玩具、电动平衡车等21种自愿性产品认证发证能力。近三年,全院年平均出具检测报告13.7万份,为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院积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3D打印、纳米材料、高端装备、智能通讯、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新产品及领域的检测与认证能力,积极储备建设超高清显示产品检验能力。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机器人换人”计划。该院因此积极筹建国家工业机器人质检中心(广东),面向工业机器人行业及其产业链,着力建设工业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整机性能、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及关键零部件等能力项目,争取早日建成华南地区工业机器人质量检测、型式试验、企业中试、标准验证、产品研发等“一站式”综合技术服务平台。试行设立“院长科研基金”,2016年共有11个项目获得基金支持,涵盖可穿戴智能产品、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充电桩、发泡型床垫等新型产品。该院充分利用认证检测“一体化”优势,加大绿色认证项目开发,在绿色家具、节能认证、环保性能、能效评价、新能源动力电池、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环境监测、RoHS检测等方面对接社会与企业需求,服务国家绿色发展。
该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将质检工作融入广东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主战场”。大力拓展认证认可、“互联网+质检”和传统产业技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该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联网+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成为广东省“互联网+”试点项目之一,“‘互联网+检测认证’平台”的成功实践成为广东省“互联网+”45个典型案例之一,为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快“互联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积极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慧聪网等电商平台强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平台抽检、质量培训、品牌推广、业务营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开辟了“互联网+质检”服务中小微企业新模式。该院作为阿里巴巴商城的电动平衡车入库检验机构,主导制定的阿里巴巴商城入驻联盟标准Alibaba 00003—2016《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成为电动平衡车品牌入驻阿里巴巴平台的准入门槛。
该院服务企业与社会需求。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广东)热忱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中试服务,为华为公司电源板产品提供了359次的摸底测试,为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中心DC500V/100kA直流大电流通断短路试验平台填补了华南地区大电流直流短路试验的空白,为企业节约时间达60%以上,检验周期缩短50%以上,节省费用达50%以上。国家太阳能光伏质检中心(广东)技术人员不畏艰苦,辗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贵州多个省(区)百余个偏远乡镇,在4000——5200米高海拔和高寒恶劣环境条件下,为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验收提供全面技术支持。近两年来,现场检测光伏独立电站345座、农牧民户用“光伏独立供电系统”682户,为西部无电地区用上光伏清洁能源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以来,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广东)完成了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以及食品相关产品抽检监测任务12000多批次。该院积极服务灯具产业集群发展,成立了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CTC)中山分公司,并与中山古镇镇政府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镇政府为该院中山古镇分部提供检测设备和检测场地支持,联手打造照明产品检测认证、技术标准、技术培训“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现场检测、现场审核、现场发证”的目标。该院还与广州中大国际轻纺城合作,为周边920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咨询及验货检测培训服务;在顺德乐从国际家具城设立受理分点,为当地10000多家企业提供点对点送检及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该院产品质量鉴定中心是广东省质监局指定的产品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已成为广东、海南、陕西和新疆等省高级人民法院注册认可的鉴定机构,服务地域覆盖全国12个省(市)。近3年,每年受理各类产品质量鉴定案件60宗以上,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该院承担的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获批加挂“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广东分中心”牌子,今年上半年启动了70家生产企业73批次消费品的缺陷调查,督促46家企业49批次缺陷消费品实施主动召回,涉及产品数量95.9万件,约占全国缺陷消费品召回备案数量的1/3。今年7月,该中心针对家用燃气灶和小夜灯产品开展专项缺陷调查,督促31家企业33批次产品实施主动召回,涉及产品数量114.2万件。
该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韩国化学融合测试研究院(KTR)、韩国机械电气试验研究院(KTC)等近20家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技术服务范围辐射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等20多个国家。多年来,通过本地化“一站式”服务,协助众多中国企业获得国外产品认证,为我国出口贸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精技术——
打造质检航母过硬实力
航母是集各种高新技术和众多先进武器装备于一身的“海上巨无霸”。而质检航母乘风破浪,起锚远航,正是拥有众多高精尖技术的加持。
目前,广东质检院总资产约12亿元,拥有各类先进检测设备13024台套,设备原值4.51亿元,较“十一五”末期分别增长了84.1%和143.2%。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广东)拥有全国质检系统唯一的以3500MVA冲击发电机为电源的试验系统,设备原值4650万元,可以进行高压、大电流短路试验。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广东)属下的二噁英实验室,其中单套设备原值达1000万元,配备了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联用仪,是目前我国少数能开展二噁英超痕量定量分析的实验室之一。
广东质检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4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52.4%。2016年,该院“150kA大电流同步选相合闸开关的研发”项目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家用可移式LED灯具关键性能指标设计、评估及产业化”和“食品、平板玻璃等机械关键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与欧盟新机械指令分析”项目双双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截至2017年6月,该院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233项,其中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87项、行业标准24项、地方标准114项。2017年7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该院成为首批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试点单位。近年来,该院海凌超高工应邀赴美国参加ISO/TC136国际家具标准会议,提出的ISO19833《Furniture-Beds-Tes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ability,strengthvand durability(家具—床—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测试方法)》是我国承担的第一个国际家具标准,目前已进入标准草案阶段;马桂芬高工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电工委IEC/TC3工作与标准研讨会,对IEC 60445等6项电气安全基础标准的制修订提出了合理的修改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李自力教授级高工赴荷兰参加了“IEC/TC34灯与附件标委会”会议,提出的IEC 62386-308《Scene Camera(场景摄像)》国际标准立项获得通过。落户该院的国家家具质检中心(广东)是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秘书处承担单位,建成了全国质检系统首个超大型木种博物馆,馆藏全球2600多种木种标本,馆藏数量规模及展示效果均处于同行领先水平。该中心正积极开展“主要商品木材及其微观结构标准样品”国家实物标准研制工作,建立了国内首个家具生物安全检测实验室,成功培育粉尘螨、屋虫螨等活体检测标准源,建立螨虫活体标准库,自主研发的“气体类物质杀螨测试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目前,该院累计申请各类专利78项,其中授权专利61项,包括国际PCT专利两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该院编著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中小学生校服品质控制与检验》及《家电产品常见不合格分析与标准解读》等大型工具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主编的《GB/T 27476.2-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二部分:电气因素〉理解与实施》,被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认可委作为全国统一宣贯教材和推荐培训教材。
该院国家电器产品安全质检中心积极服务外向型企业发展,出具权威检测数据,帮助企业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了企业高度评价。2013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部门采信了德国一家著名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认为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桂林国际集团公司)供应澳洲市场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计划对其实施处罚和禁止销售。为了守住在澳约11亿元电缆市场份额,该公司决定对德国检测机构的结果提出异议。2016年5月,正处于应诉最困难关头的桂林国际集团公司求助于广东质检院。该院领导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该公司应诉,维护跨境民族企业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派相关专家赴澳技术支援。为此,该院成立了6人技术团队,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全方位协助桂林国际集团公司应对诉讼。2016年8月,德国检测机构最终书面承认误判,并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长达3年的诉讼争议取得圆满结果!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瞭望》周刊等各大主流媒体先后对该案例作了采访报道。该院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广东)协助广东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S13-M·RL立体卷铁心油浸式变压器通过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和质检总局的联合认定,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目前该公司立体卷铁芯变压器已发展到第三代,年产值逾8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立体卷铁芯变压器龙头生产企业。2016年9月,该院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广东)攻破技术难题,填补相关技术检测标准空白,建立凉茶非法添加物检测方法,助力执法部门打击凉茶非法添加行为,相关工作入选全国食品药品稽查优秀案例。
舰群编队——
助力质检航母乘风破浪
航空母舰与其舰群编队形成强大的攻防作战体系。而广东质检航母的3个基地、4个公司构成了完善的舰群编队。
顺德基地成立于2006年3月,占地面积66738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6800万平方米,开创了我国质检机构与地方政府成功合作的先例。目前拥有家具、涂料、食品、机械、太阳能光伏和工业机器人6个国家质检中心,转基因食品及食品毒害物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及纳米材料4个省质检站,高分子材料失效分析、木材鉴定与评估两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莞基地成立于2007年5月,占地面积39333平方米,建筑面积33087平方米,开创了我国质检机构与地方政府以及专业公司股份制合作的先河。目前建有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广东),高压输配电设备、变压器两个省质检站和广东省电力变压器及开关设备检测(广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基地二期高压试验基地项目具备了110kV变压器的突发短路试验能力和35kV开关类产品开断试验在内的全项目型式试验能力,填补了华南地区及东南亚高压电器试验能力的空白,短路试验能力达到12kV、65kA,在全国质检系统中排名第一。该基地作为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唯一同时具备高中低压电器短路试验能力的实验室,得到荷兰KEMA、英国ASTA、德国VDE和TüV、意大利IMQ、美国UL、加拿大CSA等10余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以及香港机电工程署等机构的认可,已成为亚洲短路试验能力最大、检测实力最强的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检测基地。
琶洲基地成立于2003年9月,是广东质检院总部原所在地,占地面积909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99平方米。该基地依托国家消防产品质检中心(广东)、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广东分中心,利用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和琶洲电商总部CBD的地域优势,主要开展产品质量鉴定、缺陷产品管理、消防产品和安防工程检测、“互联网+质检”和仪器设备测量校准等服务,未来将具有较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随着质检技术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日益激烈。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广东质检院在改革发展中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成立了4个下属公司。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CTC)设在科学城总部,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权威机构。中诚公司与香港优质标志局签署合作协议,成为首家在大陆开展香港优质产品(红Q唛)认证和优质服务标志(金Q唛)认证业务的内地认证机构。目前,中诚公司累计签发管理体系认证证书9151张,CCC认证证书1361张,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14张。东莞市广安电气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设在东莞基地,目前的股东包括东莞市电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石龙镇工业总公司。该公司致力于智能电网高端检测业务,2016年业务收入达8517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36.7%。广东华安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设在琶洲基地,2017年4月正式取得广东省公安厅消防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成为目前全国质检系统唯一的国(公)字号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的专业公司。广东质检技术开发公司设在科学城总部,主要开展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业务。
系统支持——
保障质检航母行稳致远
指挥体系、法规条令以及后勤保障为航母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持。而质检航母的党建工作、战略规划、内控制度、质管体系、文化建设等,是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该院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督促、同检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书记、院长与各部(办)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一岗双责”责任。组织各部门针对人员变动、政策法规调整、职责权限变更以及措施落实效果等进行安全预想和风险点排查。制定了《广东质检院“一岗一预防”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该院巧用“自媒体”,创办的“质检学习先锋”微信群成为院44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平台。
广东质检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后第一时间赴兄弟省市技术机构调研,组织召开了考察调研工作汇报交流会、高端人才“头脑风暴”以及改革创新发展“金点子”等活动,对标看齐,查找差距,形成了破解“两大课题”,化解“三大系统性风险”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思路,分别成立了由院领导挂帅的“内设机构优化、绩效分配调整、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完善”四个专责工作小组,扎实开展各项研究和论证工作。
该院借鉴国内外技术机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从政治建设、人才发展、检测发展、质量发展、认证发展、科技发展、事业发展、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十个方面,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十三五”时期发展蓝图,确保广东质检院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近年来,该院对过去发布实施的54项内控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出台《管理制度汇编(第二版)》共83项制度,其中有30多项具有创新思路的制度出台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该院试行以“托底、稳中、限高、奖优”为基本原则的绩效分配调整方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院持续完善和改进质管体系。修订实施了《质量管理文件》(2015版),将原来17025/17020/17043三套体系文件作了有机整合,提升了3个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016年顺利通过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考核,被质检总局评为Ⅰ类检验技术机构。近3年来,该院出具的检验报告平均合格率为99.87%,及时率为99.57%,有效申投诉率为0,全部达到了质量目标的要求。
人才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院积极创建“院士工作站”,支持和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培训(考察)约两百人次。今年11月,计划组团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技术管理学院开展“质量管理和智能技术能力建设”专业技术培训。该院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2016年以来,共择优引进各类人才89人。试行“能上能下”、竞聘上岗、导师辅导和360度绩效考核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化产学研检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广东开放大学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并签订了人才培养“7+7+7”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全院共有干部职工932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733人,占总人数的78.6%;博士、正高、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约占总人数的1/7。
该院连续两年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2015年度院“建言献策”标兵、教授级高工刘唐书在质检科研与标准化等方面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不可多得的质检技术专家,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度院“质量管理”标兵、高级工程师卢圣杆担任国家电线电缆质检中心(广东)主任,参加质检总局西安“奥凯电缆事件”调查技术工作,被誉为全国质检系统“线缆专家”。
该院打造文化建设软实力,构建“报刊+网站+移动端”的全媒体矩阵和立体传播格局,报纸、网站、微信等各有特色,讲述有质量的故事,传播有质感的声音,打出了一套漂亮的质量宣传“组合拳”。2017年央视3.15晚会,该院首次成为央视邀请的质检技术机构,以现场试验的方式,为消费者讲解演示了LED照明产品的安全隐患,给全国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3年来,该院开展了包括热得快、电动自行车、灯暖式浴霸爆裂等20多个产品风险监测项目研究,其中“吸油烟机锐边割伤风险监测”等项目登上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电动平衡车风险监测”项目被南方电视台重点报道。《你造吗?螨虫无处不在》《来,教你怎么辨认木材》等节目登上央视网《走进实验室》栏目。该院微信公众号荣列由质检总局办公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全国质监系统十大政务微信”。
广东质检院一路走来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支持。该院会议室里,挂着一张张领导考察留下的珍贵照片: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时任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李长江,党组书记李传卿……2016年5月24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等一行考察该院,充分肯定广东质检院“为国家质检事业做出了贡献!”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广东质检院历经30余年的风雨洗礼,在改革与发展中提升信仰,在奋斗与竞争中砥砺精神。新起点新高度展示新形象,新常态新突破铸就新辉煌。广东质检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为统领,在质检总局、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质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念,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务实推进质量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下一步全省质检技术机构整合改革大潮中重整队形,砥砺前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沈 洪 通讯员 陈小雁 陈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