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从“卓越”到跨越——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年加工玉米1万吨,到年加工玉米150万吨。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骊骅淀粉)仅玉米深加工一项,产品就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骊骅者,骏马也,一如其名,在市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骊骅淀粉以华北优良的非转基因玉米为原料,专业生产各类淀粉及淀粉制品,年产食用玉米淀粉90万吨、食用葡萄糖36万吨(其中无水葡萄糖6万吨)、麦芽糊精20万吨、山梨醇10万吨、产朊假丝酵母蛋白5万吨,玉米蛋白粉等副产品30万吨。

    这一切,源于骊骅淀粉孜孜不倦的质量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提质增效。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在骊骅淀粉内部,多体系融合为1本管理手册、41个程序文件,而充当融合主线的卓越绩效管理,闪耀着追求内在质量的光芒。

    骊骅淀粉的名气响亮,其服务的客户如双汇、康师傅、雀巢、联合利华、亿滋、可口可乐等,在行业里都是大名鼎鼎。高端客户外在的严苛要求,凸显出骊骅淀粉追求“质量第一、客户第一”的努力。

    2015年,骊骅淀粉董事长贺俊士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2016年,骊骅淀粉获得秦皇岛市政府质量奖;2017年,骊骅淀粉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从个人到公司,从市域到省域,骊骅淀粉质量追求的脚步愈加坚定,在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35%份额背后的国际标准审核

    谈起骊骅淀粉的市场销售数据,有一个数据令骊骅人自豪,即35%的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年创销售额10亿余元。

    近些年来,外商越来越多地踏入骊骅淀粉的大门,目前公司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贸易关系。然而,在开创初期,骊骅淀粉的国际市场销量不足1%。企业靠什么快速增长到35%的份额?答案只有一个:不惧严苛的国际标准审核。

    翻看骊骅淀粉的国际客户名单,雀巢、亿滋、联合利华、可口可乐、恒天然、巴斯夫等行业巨头一一在列。而成为战略供应商,骊骅淀粉首先要过的便是供应商审核关。

    国际供应商审核到底有多严苛?看看联合利华对骊骅淀粉的审核历程,便可管中窥豹。

    2006年5月,骊骅淀粉和联合利华开始联系,到工厂进行视察;2006年12月,第一次审核没有通过,骊骅淀粉用3个月整改;2007年3月第二次审核,有条件通过,骊骅淀粉成为联合利华的合格供应商;2008年5月第三次审核,包含麦芽糊精产品;2008年12月,骊骅淀粉收到联合利华第一个订单,供应1吨玉米淀粉;2010年12月,骊骅淀粉首次赢得联合利华亚太区招标;2010年12月进行第五次审核;2011年1月正常供应联合利华亚太区,2011年6月,双方合作扩展到非洲和中东地区;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骊骅淀粉先后经历RS(验厂审核)审核、SQA(软件质量保证)审核和FSSC(食品安全认证体系)22000审核,并最终通过。目前,骊骅淀粉和联合利华的合作规模稳定在10000吨/年,交易金额5000万元/年。

    骊骅淀粉国际贸易部副经理王佳鑫向记者介绍称,从样品送检合格,到企业现场审核,历时至少2年多时间。高端客户的要求非常仔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查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控体系、工人操作培训等。“一开始国内企业很多达不到,对方列出许多改进项,有些甚至要改变生产线和设备。”

    提到审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集团质量保证经理邸雪枫这样说:首先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供应商进行审核,从加工原料、配料到包装材料都要达到雀巢标准,只有在严格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每3年固定审核一次,同时每年进行随机审核。其次,对于供应商提供原料的检测标准都会比国家标准更加严格。

    “现在不管哪个客户来审核,基本是一次通过。”王佳鑫的话底气十足,因为经过多年发展,骊骅淀粉质量控制水平、各种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各项认证比较超前,以诚相待,携手与客户共赢。目前,与骊骅淀粉联系紧密的高端客户超过二三十家。

    骊骅淀粉品管部副部长郑金娥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清晰记录着近两年客户审核的数据:2016年接待35次审核,客户有亨氏、李锦记、屈臣氏、雀巢、好丽友、顶新国际等;2017年1~8月共接待26次审核,既有现场审核,也有文件审核,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是必审的项目。

    走进骊骅淀粉检测中心,20多名检测员正在参加培训。检测中心主任李雅芬介绍,目前检测覆盖公司18余个品种,三班倒保证产品批批检,不仅要满足国家标准,还得满足多样的严格的用户标准。“以蜡质玉米淀粉为例,美国宜瑞安公司增加了国家标准以外的湿斑点检测,实验结果至少等2小时才能出来,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但也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骊骅淀粉扩大微生物检测室规模,增加了1倍。用户要求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有的国家标准规定单位批次抽检5个样品,而有的客户要求几倍甚至数十倍。但是,正是用户严苛的质量要求,骊骅淀粉有了前进的压力与动力。

    顾客的满意与成功,成为骊骅淀粉衡量自身成功的重要标尺。有一次,天气突遇大风雪, 轮船不能按时起航,原计划通过海运给贵州的一个客户发货,为了不影响客户的生产,骊骅淀粉不惜多花运费,用飞机给他们发去了葡萄糖,保证了客户正常生产,骊骅淀粉也在客户的满意中获得了回报。

    “优良的品质,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三优产品”是骊骅淀粉的承诺,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骊骅淀粉都坚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用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来保证。比如,客户发来玉米,商家不到现场,由骊骅淀粉组织进厂,卸车的时候,车下铺苫布,车上扫干净,不损失一颗玉米,这让供应玉米的客户非常感动,增强了信誉度,使供需关系更加牢固。

    当下,骊骅淀粉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寻找契机,对标国外客户标准,扩大国外产品销量。国际贸易部收集不同国家客户对产品质量指标的需求,国内贸易部收集国外独资、国内合资等高端客户对产品质量指标的需求,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公司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对照产品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确认标准的可行性,先后对照了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不同国家36个客户的标准,制定了公司内控标准,实施产品标准差异化战略,满足亚、欧、美、澳、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个客户需求,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普遍赞誉和信赖。

    1本手册背后的管理体系融合

    表面看,骊骅淀粉通过了严苛的用户要求与标准规范,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而在骊骅淀粉内部,一场追求质量的多体系融合改革,已然拉开再上新台阶的序幕。

    2015年,当骊骅淀粉申报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时,评审组专家在现场评审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中一点便是对众多的管理体系进行融合,以便管理更流畅、质量改进更高效。

    专家的建议让骊骅人豁然开朗。2016年1月,骊骅淀粉编制了32个单位54个分支的部门说明书,下发全公司,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明确单位职责、责任、权限和关键绩效指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016年4月,骊骅淀粉编制了608个岗位工作说明书,下发全公司,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责任、权限、任职能力要求、关键绩效指标KPI,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为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骊骅淀粉对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行细化管理。对9个管理体系进行了融合,包括质量、环境、计量、能源计量、社会责任、非转基因、清洁生产、出口食品、出口饲料,将原来的8个手册融合为1本管理手册,减少7个;原来的107个程序文件融合为41个,减少66个;原来的1376个记录融合为529个,减少847个;编制了32个单位54个分支的部门说明书、608个岗位说明书,运用龟型图编制了296个管理过程说明书。

    在体系融合工作中,因安全标准化、实验室认可CNAS、药品GMP、食品安全FSSC 22000的独立性,未进行手册融合,但程序文件和记录表格进行了融合。手册、程序文件充分考虑了新版质量9001、环境14001标准的转换,使手册完全符合新标准要求,由原来的8个方面变更为10个方面,咨询组、工作组经过5次反复讨论、策划,形成今天的1本手册、41个程序文件。

    “我们成立了体系融合小组,在整个淀粉行业比较领先;过程识别包括安全、质量、环境3个风险因素,用了6个月开展296个流程识别,在行业内算第一家。”骊骅淀粉总经理助理茹彩友谈到。

    “为客户提供健康、安全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多体系融合管理后,骊骅淀粉的质量方针也动态变更,主要是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原来质量手册删除“顾客提供财产过程”,新版手册对ISO9001:2015、ISO4001:2015、ISO10012:2003、SA 8000:2001、EUROFINS IP非转基因等标准全部条款全部适用,未删减。

    查看骊骅淀粉的41个程序文件,质量体系专用程序有3个,包括设备管理程序、工艺设计管理程序、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程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专用程序有11个,包括潜在不安全产品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产品撤回召回管理程序等。

    最终,骊骅淀粉将原有534个流程优化为31个共性流程和265个个性流程。多体系融合减少了文件的繁琐和记录的重复,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得到明显提高。

    “零缺陷”是骊骅淀粉的质量奋斗目标。在多体系融合中,公司从供产销的整个流程执行质量否决制管理。对采购进厂的原辅料、备品备件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不合格的材料、备件一律退货拒收,以此治源;生产中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以此治本;销售对生产产品质量一票否决,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不予交付,更不能走出公司流向市场,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特殊产品不能签订合同,以此治标;在每月核定单位奖金与产品质量挂钩,从不迁就。

    “第一名给予奖金提高20%的奖励,最后一名进行全公司通报批评。”在多体系融合的管理机制下,骊骅淀粉副总经理庞海云牵头,各职能部门正职参加,定期对各单位的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现场下达检查通知单,采用打分制全面评价,进行全公司排名,并限期整改,营造全员参与管理的氛围,用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管理创新的热情。

    随着多体系融合的深入,其威力也逐步显现。2017年5月,骊骅淀粉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年度监督审核;2017年6月,公司通过了出口食品现场复评,并取得换证证书;2017年6月,公司定量包装产品获得河北省计量免检C标志;2017年7月,骊骅淀粉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新版现场监督审核。

    12亿元背后的提质增效升

    骊骅淀粉还有1个数据引人注目。近几年,骊骅淀粉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开展技术升级和创新活动,契合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也助推公司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记者走访骊骅淀粉麦芽糊精车间、淀粉三车间、葡萄糖三车间发现,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标配,现场工作人员很少。而这其中很大的功劳,便源于公司的技术改造。

    例如,2015年,改建的淀粉成品车间正式运行,淀粉干燥系统调速螺旋、热风温度采用自动化控制,使淀粉水份由原来的9%~12%稳定在13.6%左右,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挖掘了潜在的经济效益。

    骊骅淀粉开展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活动,要求实现“十二个目标”,其中就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

    骊骅淀粉企管部负责全公司考核工作,年初修订完善经济责任制及考核办法,无论是产品的实物质量,还是质量管理工作,都做到了有标准、有检查、有考核、有奖罚。此外,每月底严格按经济责任制对各单位质量、生产、消耗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计算单位的活工资,实行当月活工资与质量系数连乘,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质量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句话不仅印在了骊骅人的心里,也体现在了行动上。

    公司定期召开总经理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分析存在的缺陷并制定有效措施改进,品管部跟踪验证;品管部每月组织3次不定期的质量隐患检查,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改进并验收;高层领导每月组织一次随机的质量体系综合检查,对检查单位排名评比,激励责任部门有效改进;每月10日前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每年开展由总经理主持的ISO9001、ISO14001、ISO10012、FSSC 22000等体系的管理评审。

    骊骅淀粉始终坚持“四定质量管理”,确立全员质量管理新常态。“四定质量管理”,即“定期随机查隐患、确定人员科学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改进、指定人员跟踪验证”,建立了质量、安全、环境等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起了全员参与管理平台。同时按照6S管理要求,制定现场定制管理图表和岗位员工操作规范,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新常态的确立,有效激发了全员管理创新的热情。QC(质量控制)小组从30多个增加到50多个,重点提案年创造效益每季度增加10%。

    记者在骊骅淀粉“主要绩效考核标准表”中看到,一次交验合格率须≥98%,主产品质量每增减1%,增减0.4分,副产品质量每增减1%,增减0.2分。用户满意率每降1%,减0.1分;发生用户投诉,每次减1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共享质量”在骊骅淀粉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深入人心的一个个行动。

    骊骅淀粉开展测量结果评价,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依据《小革小改项目(合理化建议)实施办法》进行表彰和奖励,自2010年以来,C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员每月仅提案奖励就达7000元左右。

    2015年初,公司全面提档升级开展得如火如荼,就在此时,一个问题难住了刘兆海。

    刘兆海是骊骅淀粉淀粉成品车间玉米胚工段一名组长,其所在车间的玉米胚都要输送至淀粉成品车间统一干燥包装,当时3个车间的产品混在一起干燥包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玉米胚包不下和胚芽脂肪低的现象。

    刘兆海经过深入思考,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胚芽物性的了解,提出在胚芽转筛前部加装风机,利用皮屑比重较轻的原理,把影响包装的大皮屑吹出来,以达到好包装、提高成品脂肪的目的。集体研究解决办法后,刘兆海又和车间主任反复做试验,通过更换筛片的孔径来达到工艺要求,整整试验了2天,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每班单套可吹出大皮屑40袋左右,对于玉米胚包装起到了很好作用,目前此方案一直在良好运行。

    2017年是骊骅淀粉全面提升改造的收官之年,技术升级和创新活动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未来5年,骊骅淀粉将规划投资30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重点建设变性淀粉、精制玉米油、氨基酸类产品、酵母抽提物、膳食纤维及各种功能糖等玉米深加工项目。目前,英国泰莱、韩国希杰、日本松谷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均有合作意向。项目建成后,企业可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并带动食品、医药、化工、建材、饲料养殖、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以质取胜,诚以养德,一直是骊骅淀粉的骄傲与追求。“让广大客户在与我们愉快的合作中,透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看到骊骅公司优秀的管理和骊骅人优秀的品质。” 骊骅淀粉董事长贺俊士的公开承诺,践行着公司“质量第一、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

    放眼当下,骊骅淀粉正以“发挥区域优势,笃守诚信之道,传承企业文化,打造一流的企业团队、一流的规范管理、一流的科技水平、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成本、一流的客户群体、一流的经营效益、一流的员工福利,实现把骊骅建设成为现代大公司、人才大舞台、小康大基地、温馨大家庭的奋斗目标”为指导思想,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骊骅淀粉成为百年老店的愿景。

    (宋方义 本报记者 王 越)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