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山东东营市特检所组织生活会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提升党建水平侧记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专业机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事业单位的检验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成为检验检测服务的瓶颈,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特检所党支部紧紧围绕依靠检验检测服务企业的实际,将组织生活会与解决服务企业、社会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破解沉不下去、深不进去、不能持久的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山东省东营市特种设备检验所(以下简称特检所)党支部副书记周德辉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检所党支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为己任,立足检验检测工作实际,狠抓支部规范化建设,以“组织生活会”为抓手,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了“组织生活会”和能力建设的双促进、双提高。
贯彻群众路线,将会前准备与一线调研相结合,做到找准问题,服务前移,沉到一线接“地气”。在周德辉看来,通过将“组织生活会”和检验检测业务相结合,着力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既丰富了会议内容,使会议更有成效,又使业务工作得到了极大地促进,有力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立足岗位比贡献”是特检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学做“两张皮”的具体措施。该所党员将“两学一做”与提高检验工作能力相结合,开展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选拔了12名党员业务骨干分别参加了东营市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无损检测技能比武、东营市直机关青年读书演讲比赛、特检所射线知识竞赛,并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该所党员职工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是一名合格党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苦累算不了什么,只要能让安全永驻企业,让服务受益企业,我们的工作也就值了。”面对记者,刘波腼腆地说。今年暑期,特检所党员刘波在接到东营区某化工厂电站锅炉报检申请后,在高温酷暑的环境下,立即组织了现场检验。电站锅炉现场,检验人员在刘波的带领下攀爬登高,炉膛内高粉尘,锅筒内空间狭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检规实施检验工作,汗水一遍又一遍的浸透检验服,但检验人员依然一丝不苟地运用磁粉检测、超声检测以及渗透检测等检测手段进行着锅炉受压部件的每一处检测。期间,在锅筒封头环缝处、顶部管座角焊缝处、蒸汽汇集集箱封头处等多处发现焊缝裂纹,在现场人员的配合下打磨消除,为使用单位消除了多处安全隐患。
特检所党员还积极探索,学以致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推陈出新。该所打造的“特检综合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检验检测”。从设备的报检到报告的出具,从作业人员的报名到证书的发放等业务的所有环节均纳入平台管理。用户可通过二维码实时了解检验过程,检验报告签字完成后,系统在5个工作日会自动提醒企业领取报告,出具检验报告效率明显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锅炉、电梯等设备检测问题,该所调整多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检验一线,采取分区域划片检验,检验人员轮流当值主检员,切实解决了检验人机矛盾的问题,提高了检验效率,以扎实的工作积极应对群众关切。由党员骨干牵头成立“省危化品储运容器监督检验中心”科研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确立科研选题4项,联合实力高校,集中全所科研力量,做好科研项目攻关。1项科研项目,获山东省局科技立项。
特检所党支部将会前准备做到安排早、目标高。制定深入一线制度,全员深入基层,按照职责确定调研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将会中批评和自我批评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结对帮扶,汇聚力量暖“民心”。党员对照自身职责,主动认领征求到的所有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动提出解决措施。使组织生活会既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议,又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会议。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周德辉告诉记者,特检所支部坚持把抓学习、打基础作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突破口,在学深、学透、入脑、入心上下工夫,把学习教育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新常态。通过科学地安排学习计划,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求每个党小组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研讨,引导党员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理论联系实际学,逐条逐句消化理解,做好学习笔记,规范会议记录,写好学习心得体会。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党课辅导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打牢党员“学”这个基础,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推出党员承诺、选树典型、“心廉心”廉政谈心谈话、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解决了学习不深入的问题。(本报记者 朱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