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地方标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7-09-28
    来源: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取决于制度创新和高质量的制度供给。作为制度组成部分的标准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一、标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手段 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国际标准的供给结构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指引架构,是国际产业竞争重要武器。采用或者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本国标准体系,倒逼中国产业升级,才能实质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标准是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工具。 二、地方标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北京市地方标准是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首都城市战略功能并与国际接轨,聚焦于社会治理领域,满足首都区域治理特殊公共需求,优于或补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功能,具有支撑保障、统一协调、准入引领作用。北京市地方标准对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间接作用,主要变现在:与法律法规、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相结合,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与产业体系、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结合等方面,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一起,共同支撑本地区的科学管理和决策。 三、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北京市地方标准发挥积极作用 调研显示,北京市地方标准补足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区域治理中的缺位、适用性差的问题,在国家标准体系和治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区域社会治理的科学手段,在满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治理特殊需求方面(特别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将长期存在并在区域治理中发挥持续作用。北京市地方标准在供给数量增长和供给领域分布方面也反应了这一趋势和作用。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地方标准供给日益集中在城市管理与服务领域,满足了支撑奥运会等重大工程的阶段性需求。随着首都标准化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北京市地方标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逐渐实现深度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标准”开创了质量工作新局面,不断满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中明确了北京城市的核心功能和战略定位。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要求相比,北京市产业在供给侧存在低附加值、高能耗和环境污染的产业供给过剩、城市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不足与供需错配、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面对“十三五”首都战略定位的新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在推动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市战略定位方面,还存在法治保障与协同治理体系不完善、标准制定范围有待拓展、标准质量与先进性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 四、北京市地方标准推动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 根据北京市确定的首都“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与重点领域,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标准发挥作用的机理,提出如下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北京市地方标准助推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一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围绕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全面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实施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标准化和计量发展规划》,加强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衔接配套,增强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是优化升级地方标准体系。强化城乡规划、交通、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国内领先、符合北京特点的先进地方标准体系。在生态环保等领域制定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最严格标准体系,打造“北京标准”升级版,打造先进标准治市的典范。

    三是加强区域协同标准建设。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交通、环保、安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一体化等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一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支撑区域协同率先突破。

    四是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世园会等建设工程、重大活动,积极推进地方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构建与首都战略定位相适应,满足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需求,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治理体系。 (二)北京市地方标准助推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是完善标准供给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北京市地方标准法治性。坚持协同推进,完善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机制和首都跨部门共治的管理体制,将标准和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统筹考虑,强化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的法治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跟进《标准化法》修订工作进展,提出进一步明确地方标准功能定位的相关建议。

    二是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持续满足首都城市治理的系统性需求。坚持政府职责范围内地方标准的公益性和区域性定位,构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法律法规体系相支撑、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先进地方标准体系。重点包括:加强城市规划标准,强化源头治理。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加强首都城市规划标准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对规划标准的引用,提升规划标准的法治性,发挥规划标准在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中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作用,优化城市和区域空间布局。以先进地方标准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过程精细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加强智慧城市、网格化地方标准建设,创新城市服务管理手段,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政府决策、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精准化水平,实现标准体系与监管体系有机衔接,推动多元参与和事中事后监督。优化完善标准类别,提高标准覆盖面与适用性。完善地方标准的类型、功能。强化与法律政策衔接的决策依据、管理指南等中观类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区域治理决策的架构体系。加强跨部门服务管理类标准、政府标准与先进市场标准的衔接转化类标准的研制,不断提升地方标准的创新性和水平。

    三是强化重大工程引领,持续提升“北京标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工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标准化支撑工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标准化提升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冬奥会等建设标准化工程、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程等重点工程,提升北京市地方标准体系先进性、协同性、示范性。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