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催生百年阳信鸭梨焕发“第二春”
标准化催生百年阳信鸭梨焕发“第二春”
——山东阳信县用标准化提升鸭梨果品品质
??????? 时下正值鸭梨采摘季,今年,山东阳信县的鸭梨获得了大丰收,发往南方市场的价格到了每斤4元,果农丰产又丰收。相比之下,国内其他产区今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砍树、嫁接,不仅产量暂时性下降,而且老品种大幅萎缩,给阳信鸭梨让出了市场空间。
目前,阳信鸭梨的栽培面积达7300公顷,占全县梨种植面积的86%以上。尽管一些洋品种也在抢占果园,但因为耐储运、品质优等优点,阳信果农对嫁接改种其他品种的兴趣不大,这个百年品种的纯正血脉得以延续。
老品种坚守百年
阳信鸭梨栽培历史悠久,在清朝时鸭梨已实现大田种植。当地人历经80余年选优劣汰,更新繁衍,选育出优质的阳信鸭梨。
据阳信县鸭梨研究所所长王清敏介绍,尽管最近几年,阳信也引进了丰水、皇冠、新梨七号等56个新品种梨,但果农还是认准老品种。金阳街道北香坊村果农王春生家中5亩梨园全种的是阳信鸭梨:“从分田到户后,俺家就种的老品种,没改过品种。”在这个村,九成农民还是种老品种,仅有一成嫁接了新品种。水果收购商齐成明介绍说,嫁接的新品种大多是早熟品种,只是为了抢占鸭梨上市前的市场,量不是很大。“我每年卖一万箱梨,其他梨品种也不过十几箱,其余全部都是阳信鸭梨。”齐成明说。
阳信犁坚守不“嫁”,在国内并不多见。齐成明介绍说,在砀山很多果农也改种皇冠等品种了;而在河北,有名的泊头鸭梨也已嫁接改造近半。
鸭梨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品质
阳信鸭梨也并非天生丽质,除与当地的土壤、水质、气候、光照等有关系外,也和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分不开,2016年5月29日发布实施修订后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阳信鸭梨栽培技术规程》,明确了鸭梨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质量标准,实现了科学规范栽培,使阳信鸭梨达到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
据专家评审,阳信鸭梨具有果体大、糖分高、汁多无渣、耐储运等优点。其中,耐储运的特点,让阳信鸭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与新品种分庭抗礼。
王春生说:“其他品种放不住,咱阳信鸭梨越放越好,到了第二年七月还能卖。”在冷库没出现前,像齐成明这样的收购商就在南墙墙根下刨个窝子,鸭梨上盖张草苫子就能过冬。
阳信鸭梨也并非没有缺点。王春生介绍称,其他梨品种是自花授粉,但鸭梨需要人工授粉,而且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一点不能耽误。种鸭梨全年忙活,春天上粪、夏天追钾肥。在农村劳动力日渐昂贵的今天,这个缺点却被勤劳的阳信果农克服了。走南闯北的齐成明说:“河北那边管理不如咱精细,授粉就拿着杆子绑上刷子,两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咱这边,农民都是踩着梯子用点粉枪,授粉很仔细。”由于阳信的种梨规模小于其他产区,因此这里的农民更珍视这个品种,使得品种的优点被充分展示出来。
守旧与创新并行
在品种交流频繁的今天,阳信鸭梨似乎保守了,但整个鸭梨产业却并不是裹足不前。
阳信人将新与旧的分寸拿捏得极好。每年7月至9月,早中熟梨品种恰好填补了这期间的市场空当。而鸭梨上市之前,这些数量不大且不耐储存的梨恰已退出市场。适度引进新品种,拉长了阳信鸭梨产业的时间周期,但又不至于威胁老品种的空间。齐成明说:“全国正经历大规模弃种,同样的品种扩张得很快,结构性过剩马上出现。咱这边一直没跟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另外,阳信鸭梨产业的价值链条也在延长。该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研究引进深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发展鸭梨深加工产业,当地企业成功开发了梨花茶、鸭梨汁、梨脯等20多种产品。同时,阳信县有关部门指导梨农建起了160余座恒温库,使贮藏保鲜量达到总产量的4成左右。如今,阳信鸭梨由原来的每年九十月份集中销售变为常年销售,相继进入了20多个国家的市场。
依托梨园资源,阳信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万亩梨园风景区是该县鸭梨种植核心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每到梨花盛开的季节,万亩梨园一片洁白,一簇簇美丽的梨花,争相怒放,各方宾朋徜徉其间。至今该县已成功举办28届梨花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万人次。( 李雅芹 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