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黄金”助力中国制造掘金“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实现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发展催生了新动力。三年多来,“一带一路”正逐步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为推动贸易畅通,质检总局立足原产地签证管理,组织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做好自由贸易协定和普惠制方案实施,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双向贸易与投资进程提速。三年多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562.18万份,签证金额2633.93亿美元。
担当凝聚合力主动出击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2015年初,质检总局专门成立原产地工作委员会,组建全国系统“走出去”原产地工作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充分发挥原产地优惠政策效用,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取得了较好成效。
重点帮扶。三年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依托“三目录一方案”开展重点企业帮扶,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和普惠制关系目录、18类重点走出去产品原产地标准目录、全国重点走出去企业目录,重点帮扶企业一对一方案内容。上述目录一目了然,已成为企业应用原产地政策助力产品畅行全球的好帮手,为企业和一线签证人员节省了大量翻查各类多类复杂资料之苦的时间。2016年,质检总局选择230家重点企业开展帮扶,重点企业自贸协定签证量同比大幅增长70%。例如,佰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因韩国客户降低成本考虑,预计约4000 万美元的项目面临转移风险。江苏检验检疫局指导该企业运用中韩自贸协定优惠政策,为该公司办理124 份中韩优惠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优惠约721.4 万元,帮助公司摆脱了经营危机。2017年,质检总局启动“原产地助力优进优出千企帮扶计划”,为1000家企业制定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方案,确保方案落地生根,精准实施,力争年底实现“增十、清零、破壁”目标。
深挖潜力。我国洗衣机产量约占全球44%,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受美国征收反倾销税影响,出口形势较为严峻。部分企业通过在海外选择有多年合作关系的家电制造企业进行洗衣机模具、生产技术输出,并实施相关技术辅导,帮助海外伙伴从其它家电向洗衣机产业延伸。同时,配合当地制造企业生产节奏,出口洗衣机关键部件和其他型号洗衣机,从而在洗衣机产业中形成一种以技术“走出去”为突破口、以配件、整机出口为后续跟进的新格局。针对金帅公司出口东盟批次多但却没有申请自贸区原产地证书的情况,宁波检验检疫局主动进行了提示。今年前4个月,金帅公司办理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174万美元,享受关税优惠8.7万美元,推动出口同比增长17%,成功扩大东盟市场。
协作推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原产地业务跨区域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期,福建宁德检验检疫局与浙江温州检验检疫局启动原产地业务区域合作模式,推广复制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创新举措,推进原产地签证“一体化”,探索打造区域协作“示范样本”。广东检验检疫局、深圳检验检疫局两局商定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交流原产地签证经验做法,商议解决舞蹈的问题,共同推动落实“放管服”改革,提高珠三角区域优惠原产地政策利用率。山东、广东等局推动自贸协定示范区建设,为示范区内出口企业顺利获取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优惠“量身定做”扶持措施。
改革 居敬行简力优服务 三年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不断创新优化原产地签证管理制度,改革措施覆盖企业备案、证书申报、证书签发、签证调查、进口方退证查询等全流程,在签证程序和材料上做减法,在互联网+服务上做加法,充分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
服务“前伸”。简化企业备案程序,联合商务部门开展检商“两证合一”工作,采信商务部门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业务的审核结果,直接授予企业原产地证申请人备案资质,全国系统十余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已成功办理两证合一证书近万份。福建检验检疫局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实时共享,获取了辖区全部2.53万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信息,应用数据分析开展针对性帮扶,服务企业“走出去”成效明显。江苏局借助“互联网+”手段创新开展产地证远程备案,选取质量管理水平稳定、诚信度好、产品风险小的企业作为试点,运用移动互联网远程可视化技术手段,通过图片和视频验证,开展远程备案调查,即时告知企业备案结果,受到试点企业的好评。
服务“后延”。推出“在途”“到港”货物补签政策,帮扶企业货物全面享受优惠原产地政策。上海检验检疫局利用中澳自贸协定“补发证书”条款,主动开展事后救济,开设专窗为宜家家居集团已在澳缴纳保证金并通关销售的大批货物,补发中澳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为企业补发证书约1.5万份,涉及货值金额约8500万美元。指导企业建立出口产品档案溯源机制、落实退证查询快速答复机制、常态化收集给惠国对我国受惠产品的管理动态、强化纵向报告反馈机制等方式,力助企业应对退证查询、规避贸易风险。
服务“中扩”。丰富原产地业务内涵,全面实施申报无纸化,推出“零见面签证服务”模式,北京、宁夏、宁波、福建等局开展原产地证邮寄服务,解决企业领证“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免费办理”;推出远程调查模式,企业出口异地产品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远程产品原产地标准调查,进一步简化了异地产品调查程序,做到将方便留给企业;试点“负面清单”原产地签证制度,信用优良企业可凭自我声明直接办理原产地证书,原产地工作程序能简则简、应简尽简。探索在原产地工作中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浙江、山东等局推出“信用签证”,进一步加强原产地业务科学高效管理。
服务“外联”。增强业务互联互通便捷度。依托“互联网+”思维,福建、厦门、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将原产地业务纳入地方国际单一窗口建设,大大便利企业申报原产地证书。加强与贸促会系统工作联系,联合开展自贸协定利用情况分析,联合组织宣传培训。深圳等局结合签证风险评估分析,开展原产地证书自动审签,搭建企业办事便利化、证书审签智能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的“三化”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全流程自动审签。
帮扶 服务产业精准施策
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发挥原产地管理职能,加强原产地规则研究应用,建立数据信息应用与共享机制,通过分析自贸区原产地签证与实际出口数据的差异,针对性提高重点产业原产地政策利用率。
服务先进制造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强国战略、自贸区战略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将高端装备、智能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品作为服务重点。2016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为核反应堆、机械器具、电气设备、轨道车辆、航空器、船舶、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出口装备签发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81.42 万份,签证金额398.2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48%、40.55%。
服务优势产能。水泥、玻璃、矿产品、钢铁和家电等均为我国优质产能,但因其成熟的技术,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救济围剿的重点。检验检疫部门对此帮扶企业在与欧美发达国家签署有自贸协定的第三方设立生产基地,利用第三方与欧美发达国家间的自贸协定,获享关税优惠及规避贸易摩擦。2016年,检验检疫部门为水泥、玻璃、矿产品、钢铁和家电等优质产能产品签发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55.75 万份,签证金额286.92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22.75%。
服务劳动密集型产品。2016年以来,国内原材料价格持续暴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年均涨幅达29.89%。中国制造业平均时薪已达到越南的2倍,印度的5倍,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原产地签证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利润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2016年,检验检疫部门为食品农产品、塑料制品、皮革制品、木草制品、纺织品、鞋靴、家具寝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签发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205.09万份,签证金额596.75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24%和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