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起点 新跨越——记砥砺前行中的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合肥,居皖之中,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在这片世人瞩目的沃土上,一个历经37年岁月雕蚀,饱经历史涤荡,发展脉络越发清晰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高昂进取的姿态,肩负起质检事业的使命,构筑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长城。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安徽省质检院)始终秉持“为享受质量把关,为提升质量服务”核心价值观、“品行天下 质存高远”的事业发展观,着力践行专业化提升、市场化拓展、差异化竞争、国际化视野和品牌化发展,着力在服务政府质量监管、重点工程建设、社会民生消费安全、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改善营商环境等工作中提供“AQI”(安徽省质检院英文缩写)方案。
精准定位 推进专业化提升
成立于1981年的安徽省质检院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目前是安徽省内检验范围最广、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化科研型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挂靠有国家排灌及节水设备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建筑节能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功能纤维及纺织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公共安全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筹)。检验能力覆盖建筑节能、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及木制品、排灌设备、节水产品、化学、石油、消防、电子电器、机械轻工、黄金珠宝、纤维纺织等近5000多种产(商)品。是建筑工程材料、人造板、化妆品、电线电缆、蓄电池、水泵、复混肥、配装眼镜、橡胶密封制品、燃气灶具等37大类近百个单元的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检测范围及能力处于中部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质检技术机构是保障食品安全、服务民生、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支持,更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支撑。2017年以来,该院上下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内部质量管理专业化水平。召开质量提升工作大会,颁布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做好顶层设计。以标准化为引领,着力推进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检验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逐步构建起“质量共同体”的建设平台体系,从而实现质检院各项事业发展提速增效。通过部署开展质量提升基础年的18项具体工作,推行了专业所内部质量负责人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树立、宣传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模范标兵,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在实验室内部积极推动QC小组的建设,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活动抓手、考核评比、成果发布到作用发挥,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序、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内部质量管理上将QC小组活动成果作为检验所绩效成果展现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该院强化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核心战略,突出人才能力建设专业化。该院现有在岗职工近300人,其中博士6名、硕士56名、教授级工程师14名、高级工程师48名。构建起来了一支以博士、高级职称人员为骨干,以硕士、中级职称人员为支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的专业化人才梯队。探索推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置专业检测研究所,进一步实施岗位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学历层次,畅通人才成长渠道、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尊重各类人才价值,积极探索符合检测技术机构特点的人才管理模式,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晋升路径等方面配套措施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分类并按职位分类管理,以事定岗、以岗选人、分级管理,使优秀人才有平等的机遇参加选拔,让人才队伍在竞争中建立,动态中发展。充分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培养、使用、教育和引进过程中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平台。
瞄准目标 进行市场化拓展
随着检验检测市场化的逐步开放,检测机构在接受挑战的同时,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院认识到,只有通过意识的强化、模式的改革、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市场的“最终选择”。必须牢固树立“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基础,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提高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
2015年以来,该院连续成功中标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第三方检测项目、2号线工程设备安装第三方检测项目。2016年度至今,针对合肥市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机电设备安装标段、弱电标、供电标、铺轨标、车辆段标、停车场标、装饰装修标段等各个标段的施工单位,对风管材料、管道、综合支吊架、灯具、锚栓、电线电缆、管材及管件、建筑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铺轨用材料、钢轨焊缝等产品开展了抽样检测工作,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的样品6811组,为保障合肥地铁的安全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获评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优秀第三方服务集体。
该院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功入选安徽省食药局系统外检测机构入库项目,为全部入选机构中唯一检验检测能力全覆盖的机构。同时,该院成为第三批食品复检机构,中标了合肥市重点工程局、合肥市食药局、芜湖市食药局、肥西县市场监管局、庐阳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检测项目;中标了湖北省工商局商品质量检验机构入围项目,实现了省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拓展的重大突破。积极拓展企业技术服务,成为红星美凯龙战略合作伙伴、恒大地产集团合肥有限公司材料环保指标检测服务机构。
该院积极探索“互联网+质检”服务新模式,投入近500万元重新构建实验室管理系统,在全面加强内部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报告出具前后“一公里”的服务延伸。同时,通过与互联网的协同作用,承担起区域产品质量状况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将积累的大数据与产品技术特性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政府分析行业整体质量状况,充分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社会作用,推进“互联网+质检”战略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电商领域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探明路径 寻求差异化竞争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该院高度重视科研能力的建设,通过提升检验能力,提升话语权、树立品牌,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态势。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十二五”以来,该院科研项目领域不断拓宽,覆盖了标准、公共安全、节能减排和仪器设备研发等应用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始终瞄准科技前沿,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更新高精尖仪器设备。逐步形成了以科技部项目为目标,总局、省局立项科研项目为主导,院自主立项科研为基础的科研活动体系。先后完成了科技部火炬项目1项,质检总局计划项目10项;获得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3项,安徽省科技兴检奖5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6项,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1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地方标准70余项;研发检测设备20多台,其中“空压机综合性能运程无线自动检测系统”荣获2011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荣获中国信息化成果(质检领域)三等奖,在各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600余篇。并申请了12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外墙保温耐候性检测仪”在获实用新型专利的基础上,获得发明专利,荣获第1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该院通过内引外联,多方位打造质检科技服务平台。牵头组织14家国家节水产品质检中心共同组建技术联盟,并出任理事长(单位)。积极加入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智能制造检测技术平台,与蚌埠国家特种玻璃质检中心共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与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安徽省农村饮水管理总站等单位合作建设省级质检中心。是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排灌设备和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装饰装修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该院紧紧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发展 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来安县政府合作共建安徽省轨道交通质检中心。为地方政府筹建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国家电机及泵阀产品质检中心、国家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检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运行方案。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缺陷产品召回、产品质量仲裁鉴定工作,是安徽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中心、安徽省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承担单位,并成为首批产品质量仲裁鉴定机构。
抢抓机遇 开拓国际化视野
发挥职能,强化服务,是质检机构永恒不变的主题。提升能力,换取资质是质检机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外向发展战略,推进开放式质检机构改革,寻求增量式发展。在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今年9月30日,该院与德国莱茵TüV检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领域达成合作协议,并通过资源共享探索未来合作新模式。此前,该院持续推进“以能力换资质”战略,以国际化视野结合本土化需求,建立和保持了与澳大利亚WaterMark、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NQA、美国IAPMO授权UPC、ICC、加拿大CSA、CUPC等国际互认。仅澳大利亚WaterMark认证即取得了65项澳洲标准的检测能力授权,部分项目是国内唯一授权实验室,国际互认产品涉及卫浴五金、管材管件、太阳能热水器、饮用水接触产品卫生指标等。服务客户近200家,包括惠达九牧、科勒、美标等企业和国外工厂。与宁波赛通、宁波迪恩、深圳国认等认证咨询机构也已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德国思迪康公司在电子电器产品领域达成了国际互认合作意向。
该院积极参加国际实验室间能力比对工作,取得了钢筋、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能力验证(国际比对)满意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院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水平,从而实现了在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深层次安全问题所涉及的检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制定上抢占“制高点”、增强“话语权”的目标,真正为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元融合 实施品牌化发展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组织精华,也是质检技术机构在发展全过程中理念、行为规范的充分体现。该院在品牌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不单纯以某一领域的展示为目的,而是形成了一组多元的品牌理念。党建工作、科研水平、质管体系、文明创建等都是成为该院实施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徽省质检院在推动质检事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聚焦,深度融合,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放在标准化的党建工作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标准体系,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到努力想干事、干净不出事。做到了党委有号召,支部就有行动;党委有要求,支部就有落实;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面对党建工作新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以协调党建工作规定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中心工作动态性和基础工作经常性的关系。
该院党委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载体的标准化,促进党支部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争先创优”等党建活动。组织“七一”主题党课,组织全体党员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前往安徽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行业、区域党建工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全院7个在职党支部积极探索同创共建的新形式,寻找联手共建的新载体,已分别与结对的街道、村委会等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多样,前往相关地区开展技术帮扶、为相关企业提供工艺提升方案。以支部为主体,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望合肥有关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同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党建活动阵地信息化模式。先后建立了质检党建工作QQ群、微信群,在院网站开设“党务工作”专题专栏,院微信平台设置“党建”专题,全体党员订阅安徽先锋报、安徽先锋网微信公众号。全面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渠道、平台,初步构建起了实体与虚拟并存的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新体系。
该院英文缩写“AQI”的字母及图形商标成功注册,并构建起了一整套具有独特质检气质的形象识别体系。承建的中国质量文化馆、国际质量文化馆是全国首个以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性展馆,填补了国内质量文化建设落地上的空白,接待参观人数近2.3万人次。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质检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以文化活动为媒介,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的院风、检风、作风、行风。先后成立了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摄影、围棋、健步走等兴趣小组,充分发挥青年文体骨干作用,定期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以及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全院职工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和谐氛围构建,将文化的影响力逐步转换为发展的动力、提升的推力、党群的亲合力,真正体现了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魅力。
该院全体职工用智慧和勤劳、用青春和汗水、用实力和能力收获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先后被质检总局评为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兴检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连续3届被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省直文明单位,被中共安徽省纪委、安徽省监察厅确定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被中国质量报评为“2014·质量之光—技术机构优质服务示范单位”,2015年荣获合肥市轨道效能建设指挥部“优秀第三方服务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被再次认定为“安徽名牌”,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直机关第4届工人先锋号。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安徽省质检院在创新与发展中不断前行,在奋斗与担当中不断成长。迈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承接新使命,实现新跨越。安徽质检院将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践行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质量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安徽省质监局局长韩永生(右三)在安徽省质检院电子电器所调研
安徽省质监局副局长高宗宏(前排右)出席安徽省质检院合作实验室签约仪式
安徽省质检院院长何汉翔(前右)参加与来安县政府合作共建省级轨道交通产品质检中心签约仪式
安徽省质检院为合肥地铁建设提供检测服务
安徽省质检院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
(赵静斌 袁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