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人事工作乘上信息化的“快车”
“没有质检信息化就没有质检现代化,全系统要主动顺应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水平,进一步强化应用。”这是2017年初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对全系统信息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在任务增加、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浙江检验检疫局不断思考、实践、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人事工作的命题,让人事工作乘上信息化的“快车”。
立足质检总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试水数据的深度应用。通过对质检总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入应用,实现了全省系统人员基本信息的查询输出、专项信息的汇总、干部任免审批表的输出、全名册初稿的制作等,为干部队伍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
基于系统较为全面详实的人员信息数据,2012年浙江局自主研发了人事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导入全省系统人员基本信息和2007年以来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班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人员参训情况的管理和查询。仅半年时间,浙江局利用该系统完成了1100余次培训班的上传和归类,并对全部干部职工5年的参训情况进行了梳理。
系列应用模块的开发提升人事管理的数字化含量。2017年,基于浙江局“e浙检.政务平台”,大力强化“应用”观念,将信息化延伸到了人事管理的多个领域,因私出国境管理、请销假管理、培训管理、工资查询等应用模块相继上线或开发。各模块从便利化、快捷化的角度出发,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简化了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工资查询、人员调配、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应用模块的开发也都已经提上日程,需求在不断梳理分析细化中。
机构人员等信息数据的共享研究稳步推进。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在用的大部分应用管理系统因责任单位、开发公司等不同,导致各系统基础的机构、人员数据不完全相同,从而直接带来重复开发、重复维护、整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浙江局着手开展机构人员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研究,旨在实现“维护一套人事机构和人员数据信息,相关系统就能共享共用”的目标。
人事工作信息化面临诸多现实困难。需求从人事部门、信息化部门到软件开发公司的传递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而“走形”,导致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初其完整性、正确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测性等就打了折扣,进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反复修改,甚至因为系统设计之初的架构缺陷而使一些需求无法实现。系统升级在对接政策变化时存在滞后性。近年来,从中央到质检总局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干部人事工作,从严管理干部的政策和制度,相关的配套措施也相继发布,但应用系统的升级开发涉及经费保障、需求分析、开发测试等环节,往往无法及时对接当前最新的政策法规。信息系统的共享需求和人事信息的安全保密之间尚需协调。一方面,各类信息系统对机构、人员等信息有共享需求,亟待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多层次和智能型的机构人员共享数据库;另一方面,如何既方便各应用系统及时抓取到简单有用的人事信息数据,又保证相关人事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管理难度。契合大趋势,浙江局下一步将信息化建设同人事管理的特点有效结合,使信息化建设成为人事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
夯实人事工作基础,不断完善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人事信息系统。在人事管理的全过程,利用人事信息系统处理日常人事工作,并以此建立报表应用系统、自动预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日常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逐步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事决策智能化、人才预测智能化、人员素质测评智能化。今年7月,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在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干部人事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对推进直属系统干部人事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干部人事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干部信息量更加丰富,干部“自画像”更加准确,人事部门将通过系统实现对干部的“全境管理”。
提升人事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升级实用便捷的应用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人事工作信息化也将秉承“互联网办公-移动办公-智能化办公”的理念,通过升级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真正实现管理者可依托系统,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审核和管理,达到无纸化审批和有效管控的双重目的;被管理者即使用者可依托系统实现“零上门”办事、“无纸化”办公,通过手机端随时处理、随时查询,缩短办事流程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发挥各类系统的实效,切实做好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一方面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建立人事数据的共享机制,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定专人或根据职责分工,将数据的维护更新渗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尽可能做到即变即改。浙江局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探索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的敏感度进行分类,让每位干部参与自身信息的维护与更新。 (浙江检验检疫局 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