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预防控制鼠疫宣传材料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检
    发布时间:2017-11-10
    来源: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a pestis)引起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一、鼠疫传染源

    (一)鼠疫染疫动物

    自然染疫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包括啮齿类动物、野生食肉类动物、家畜等。

    (二)鼠疫病人

    主要是肺鼠疫病人,在疾病早期即有传染性。腺鼠疫病人在未形成败血症时,只有腺肿发生破溃,病原体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不能起到传染源作用。

    二、鼠疫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一)媒介传播

    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二)直接接触

    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也极易感染鼠疫。

    (三)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

    如果接触肺部感染鼠疫的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对鼠疫菌都具有高度易感性,没有天然免疫力。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

    四、 鼠疫的主要临床表现

    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临床上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

    (一)一般临床表现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博每分钟120次以上。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ST段降低(心肌缺血)和束支传导阻滞等,血常规检测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

    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不清,昏睡,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甚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二)各型鼠疫的特殊临床表现

    1.腺鼠疫

    腺鼠疫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除具有鼠疫的一般症状以外,受侵局部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症状。在家鼠疫源地中,成人多为腹股沟和股淋巴结炎,儿童则以颌下、颈部、腋下淋巴结炎多见。

    2.肺鼠疫

    原发性肺鼠疫除具有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之外,还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40~41℃。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病初干咳,继之咯出稀薄的鲜红色泡沫样血痰,有时为粘液血痰或纯血痰。

    继发性肺鼠疫在发病之前,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当继发肺鼠疫时,常表现为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鲜红色血痰,痰中含大量鼠疫菌,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3.败血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病人因其血液中含鼠疫菌,可能通过媒介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或经过血液循环到肺部成为肺鼠疫。

    败血型鼠疫具有极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燥、谵妄、神志不清、脉细速不整、心律不齐、心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促迫,皮下及粘膜出血,时有血尿、血便或血性呕吐物,颜面呈恐怖、痛苦、狰狞表情,肝脾肿大,不及时抢救1~3天内死亡,甚者数小时即死。

    五、鼠疫的治疗

    鼠疫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康复;消毒隔离,防止传播。对各型鼠疫的特效治疗一般仍以链霉素为首选,其次是广谱抗菌素,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预防性投药。

    1.首选链霉素

    腺鼠疫的治疗:成人第1d用量为2.0~3.0g(肌注),首次注射1.0g,以后每4~6h注射0.5g,直到体温下降。一般退热后继续给药3d,每日1.0~2.0g,分2~4次注射。腺肿局部对症治疗。

    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的治疗:一般要求成人第1d用量5.0~7.0g,首次用2.0g,以后每4~6h用量1.0g,直到体温下降。在体温接近正常,全身症状显著好转后,应持续用药3~5d,每天用量2.0g。应特别注意: 在治疗本型鼠疫患者时,由于大量注射链霉素而容易导致中毒性休克,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状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广谱抗菌素的应用

    用链霉素同时也可以用土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广谱抗菌素中的一种对鼠疫也有较好疗效。用法按用药说明,一般在病危时多采用静脉滴注,病情缓解后改用口服法。治疗过程中如遇到抗链霉素菌株,单独或并用其他抗菌素时,一日用药次数及一次用药量都需要较常规方案适当增加,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以防副作用产生。

    3.磺胺类药物的应用

    磺胺类药物对鼠疫有一定的疗效。单纯磺胺嘧啶,成人第1d总量为7.0~14.0g,首次2.0~4.0g,然后每4h用量1.0~2.0g。第2d至第3d,每4h用量1.0~2.0g,第4d以后,如病情好转,可改用每隔4~6h用量1.0g,服药同时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每日4次,各0.75g,连服5~7d。使用增效联磺复方制剂,可按用药说明即可。

    六、预防性投药

    特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预防鼠疫具有确切而良好的效果。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等。WHO《鼠疫手册》推荐的剂量是:四环素1.0~2.0g/d,分2~4次口服,儿童25.0~50.0mg/d,分2~4次口服;强力霉素100.0~200.0mg/d,1次或分2次口服,儿童剂量及服法相同;磺胺类药(含增效剂)1.6g/d,分2次口服。一般连服5~7d。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