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家在2017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表示 我国车市已现国际成熟市场特征
11月14日,2017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在江苏苏州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等政府部门及业内的专家学者,就汽车反垄断、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汽车消费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美、德、法、意、俄等国家的汽车流通协会负责人也参加了年会,与中国汽车经销商共同分享汽车流通市场的经验。
市场:增速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2017年的汽车市场已明显呈现国际成熟市场的特征,即“新增加置换”,二手车交易对新车销售的贡献度明显增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体验感受日趋成熟,消费升级呈明显特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他认为,2017年的汽车市场有5个特点:一是乘用车销售此消彼长,一改以往一增俱增、一减俱减的局面。品牌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有的高增长,有的断崖式下滑,豪华品牌增长强劲;二是商用车增长高于乘用车;三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对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格局产生革命性影响;四是二手车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新车,每月都以20%以上的速度进入快车道;五是传统汽车流通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或电商平台的结合已成趋势,多样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经营业态已悄然形成。
沈进军说,2017年汽车流通行业整体效益较好,特别是在市场增速远低于去年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有相当多的经销商集团,利润增长高于营收或销量增长,再一次证明行业转型已见成效,向管理、服务要效益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车主:6000万名车主受益“三包”
质检总局质量司产品质量处处长刘军卫介绍了汽车“三包”实施4年来的成绩:自2013年10月汽车“三包”实施以来,质检总局建立了汽车“三包”的信息备案与公开制度,制定了《“三包”信息和技术咨询人员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指导汽车流通协会组织行业内开展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测评,推动汽车售后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大力推进了汽车流通行业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据介绍,汽车“三包”实施4年来,在修理、更换、退货方面累计投入索赔总费用达到了396亿元,为近6000万名车主提供了切实的权益保障。
刘军卫表示,质检总局今年组织开展了汽车“三包”检查和评估工作,从检查和评估情况来看,汽车“三包”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让消费者获得了切实的权益保障。二是通过“三包”,汽车企业普遍健全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据统计,所有生产者和大部分销售者都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汽车质量担保工作,建立健全了投诉处理和售后服务流程,83.3%的生产者制定了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质量担保条款和售后服务政策。三是汽车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49%的生产者“三包”实施以来,新车3月故障率逐年下降,30%的生产者,新车3月故障率控制到了2%以内。“三包”规定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品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催化剂。
刘军卫说,在检查评估和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一是汽车质量问题投诉仍然比较突出,汽车及零部件质量问题投诉率高居不下;二是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三包”规定,有的还存在店大欺客现象,还有一些企业不配合、不认真处理质量问题;三是产品质量“三包”争议处理机制还不完善,部分质量争议需要通过司法诉讼的手段来解决,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浪费严重。刘军卫表示,质检总局下一步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汽车“三包”规定,加强缺陷产品召回,倒逼质量提升。同时继续推进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三包”规定相关问题的调研、推进产品质量担保立法的研究、第三方争议处理机制的建设。同时也希望广大企业能够切实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严格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加强自律诚信和守法经营,切实保障好消费者的权益。 (本报记者 王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