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2017年国家计量基准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时间:2017-12-01
    来源:

    2017年国家计量基准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7年11月29日

    主持人: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韩云平

    发布人: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 谢军

    技术解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谢出席本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部署,迫切要求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共同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而计量基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计量体系的量值源头,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测量能力,决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和质量发展的现实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计量基准体系供给质量,促进国家质量发展,质检总局组织有关力量对国家计量基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复核,新启用了35项完成技术改造的国家计量基准,编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基准名录》,收录了我国现行有效的177项法定国家计量基准。

    今天,我们召开计量基准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邀请质检总局计量司谢军司长发布国家计量基准相关新闻;二是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院长对新批准启用的35项国家计量基准作技术解读;三是请新闻媒体朋友提问。

    下面,请计量司谢军司长发布相关新闻。

    谢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质检总局举行国家计量基准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向今天到会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计量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提升质量是国家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计量是控制质量和创造质量的技术保障,是国家重要的质量基础设施。计量科技进步直接关系各领域技术创新,为产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体系量值的源头,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具有法制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能力提升将直接带动国家计量体系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各行各业提供更精准的测量技术,从而促进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

    为贯彻国家质量强国战略,提高计量供给质量,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计量基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我国维护保存的183项国家计量基准进行了复核。根据本次复核结论,质检总局确认了复核通过的国家计量基准共计177项,其中包括了35项完成技术改造并批准投入使用的计量基准,也包括了因技术水平落后,需暂停开展量值传递工作,尽快完成技术改造的“线角度基准装置”等12项计量基准。废除了“洛氏硬度基准装置”等6项不适应计量工作需要的国家计量基准。

    经过本次复核后,我国存量法定国家计量基准177项,涵盖几何、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化学等计量专业领域,分别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航工业304所等8家单位负责保存和维护,并依法向全社会开展量值传递服务。为方便社会各界了解查询,质检总局组织编集了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基准名录》,并予以公布。国家计量基准是我国最高测量能力的体现,发布国家计量基准是为了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计量,特别是推动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认识计量、应用计量,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将计量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增强我国先进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国家计量基准的指标和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最高测量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公认“计量能力决定着国家其他技术能力的实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发展计量作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手段。计量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通用世界技术语言,是支撑国际贸易顺利进行、保障一个国家技术主权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国家计量基准通过参与国际计量比对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最高测量标准保持等效一致,其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相关领域计量方面的话语权,基于国家计量基准的1517项国家校准测量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位居世界第4,亚洲第1,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助力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计量基准能力提升,将带动产品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基准水平和计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检总局着力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开展了国家计量基准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对一批国家计量基准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此次完成技术改造并批准启用的35项计量基准,也是国家计量基准质量提升工程得阶段性成果。这35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启用,将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供更加精准的量值溯源服务,并解决一批测量关键性技术难题。

    我国计量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服务产业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围绕我国“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加快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和新型国家标准物质研制,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全寿命周期的精准测量技术支持,保障和引领企业技术创新,为国家“质量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助推质量提升。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谢军司长的发布!下面,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院长作技术解读。

    方向: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计量司谢军司长从战略角度阐述了计量基准的作用、地位和意义,下面我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具体介绍下此次发布的这35项计量基准。此次发布的35项计量基准涉及力学、几何量、电离辐射、化学、无线电、声学、光学、电磁和热工等9个计量专业领域。

    一是力学领域,共10项。经过技术改造的10项力学领域计量基准涉及质量、流量、振动、力值和容量等5个专业。在质量计量方面,“1kg质量基准装置”“1kg质量作证基准装置”“1kg质量副基准装置”,技术改造后解决了高准确度微小质量与超大质量计量难题,保障了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的高精度微量天平、动态汽车衡等设备的量值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升了我国在生物医药、环境污染物定量分析、智能交通等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我国以此为基础签署的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型式评价试验报告全球互认协议(OIML MAA),在质量领域实现了“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互认”,提升了我国在质量计量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在振动计量方面,“低频垂直向振动基准装置”“低频水平向振动基准装置”等振动计量基准,经过技术改造,解决了低频振动传感器及测量装置测量中的技术难题,可为载人火箭以及飞机飞行过程中振动动态测量,以及三峡水力发电、珠港澳大桥建设提供高水平振动监测服务。在力值计量方面,“1MN力值基准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测量过程自动控制,提高了测量水平和工作效率,2011年作为主导实验室与意大利国家计量院比对取得等效,为我国火箭发射推力测试、大飞机制造、高精度传感器制造、高端试验机的生产等提供了测量技术支持。在容量计量方面,(5~2000)L容量基准装置广泛应用于液态、气态商品贸易交接、污染物排放测量等领域的量值溯源,经过技术改造后,解决了大容量标准金属量器的量值溯源难题,使高精度液体、气体流量计等设备的可靠性和计量准确性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我国在高精度流量计、热能表等行业产业创新升级和自主研发能力。

    二是几何量领域,共2项。“633nm波长副基准装置”等几何量计量基准是精密加工制造业的质量基础,经过技术改造,测量不确定度及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适应了超精密机械加工及电路制造集成化趋势的需要。在测量中,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参数向综合参数发展,从中等尺寸向极限尺寸发展,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从离线向实时在线发展,解决了微纳技术的快速精确测量问题,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所需的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提供更为精准的、在线的纳米级小尺寸量值溯源服务。

    三是电离辐射领域,共6项。“中子源强度基准装置”改造后解决了中子源强度量程上限低、不确定度大和基准中子源失效等问题,达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我国在中子物理研究、中子测量与评价以及中子测量仪器开发、中子应用等行业和领域的持续发展。“4πβ(PC)-γ符合活度基准装置”“4πX(PPC)-γ符合活度基准装置”通过国际计量比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支持50余项国际互认的校准测量能力,为服务于国家核技术、核工业应用的溯源需求提供计量保障。“(10~60)kV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副基准装置”“(60~250)kV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副基准装置”经过技术改造,采用了高稳定性的辐射源,使用了新的信号传输和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提升了量值复现和传递的能力,提高了皮肤癌或浅层肿瘤治疗量值服务水平,为我国放疗设备的自主研发、肿瘤检查与治疗以及辐照食品安全提供高效精准的量值溯源服务。“石墨空腔电离室60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基准装置基准”经过技术改造后,测量不确定度从2.0%(k=2)提高到0.74%(k=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我国医学放疗水吸收剂量的溯源问题,并成功实现了对医用加速器(LINAC)剂量量值的准确溯源,为我国临床放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是化学领域,共2项。“水溶液酸度(pH)基准装置”可直接用于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校准与标定,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化学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此次改造对水溶液酸度基准的温度、压力测量系统、基准电极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了升级,实现了自动测量,并用新装置测定了12种基准物质的pH值,复现并完善了我国pH标度,使我国在医疗卫生、环保监控、食品安全、电力电子、冶金化工等领域,尤其是生物临床方面pH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提升了相关领域产业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燃烧热基准装置”改造后,其测量不确定度、整体可操作性、自动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经参加欧亚计量合作组织(COOMET)开展的燃烧热国际计量比对取得等效,保证了我国能源产品热值测量准确可靠,为维护我国能源贸易公平,推动能源产品质量提升,促进电力、冶金等高耗能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无线电领域,共1项。经技术改造后的“10cm热噪声基准装置”与其他无线电噪声基准装置共同构成我国无线电噪声量值源头,该计量基准能力的提升,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替代进口以及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解决了大波导口低温噪声源的噪声功率测量问题,为“射电天文深空探测”科研项目辐射计的测量提供了保障。

    六是声学领域,共6项。“毫瓦级超声功率基准装置”“毫瓦级超声功率副基准装置”“瓦级超声功率基准装置”“瓦级超声功率副基准装置”等“超声功率计量基准”是我国超声功率量值的源头,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功率计量基准的测量能力和不确定度水平已不能满足需求,经技术改造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居国际先进水平,为各行业所用超声功率计、超声功率源提供高准确的量值溯源服务,对医用、工业超声设备制造和超声功率测量仪器研发提供有力保障。“空气声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副基准装置”和“1kHz~50kHz空气声自由场互易法声压基准装置”在环境噪音监控、风力发电次声检测以及水声探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声学仪器研发生产、听力诊断医疗、语音通讯、声学材料研制等行业提供量值溯源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七是光学领域,共5项。光谱辐射度和色温度计量基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空间探测、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有着重要应用。

    中国计量院针对全球辐射遥感溯源至国际SI单位的发展趋势,建立了直接溯源至基准辐射源的高准确度、扁平化光辐射定标示范平台,在缩短量值溯源链的同时,将不确定度减小至原来的1/3~1/2。相关装置为我国风云三号卫星光学载荷、国家气象计量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使我国臭氧测量能力达到国际气象局WMO规定的最高级别;为我国对月观测提供了量值溯源,使我国地基对月观测数据的国际发散性由20%减小到2~5%。此外,中国计量院还定期为“国家高分辨率遥感综合定标场”提供准确可靠的光辐射量值溯源,确保辐射遥感数据全球一致。

    八是电磁领域,共2项。“直流电动势副基准装置”“直流电压副基准装置”是用于传递约瑟夫森电压基准保存的电压单位量值的重要装置,对于实现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电压量值的准确一致有着重要作用,是满足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力、铁路等部门等对高准确性、高稳定度电压要求的关键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防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其他计量器具及设备解决了相关参量量值溯源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装备的质量保障水平,同时也使我国在标准电池的研究和制造方面稳居国际领先地位。

    九是热工领域,共3项。在液体流量计量方面,“(0.01~200)m3/h水流量基准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原理改进为静态质量法,其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均得到较大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石油、用水量计量等流量的测量准确性和贸易的公平。在气体流量计量方面,“(0.1~1300)m3/hpVTt法气体流量基准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避免了人为因素误差,准确度达每100立方米不超过0.05立方米,并于2013年通过国际比对取得国际等效,是我国首次在该领域获得的国际认可的测量校准能力,同时验证了我国气体流量计量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3.8058~273.16)K温度副基准装置”技术改造后,基准的测量能力拓展至83.8058K,不确定度达到1.0mK(k=2),装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规范国内(83.8058~273.16)K温度量值传递体系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改造后该基准可更好地为航空航天、国防科研、新材料研究等领域的温度测量提供量值溯源,高精度校准及测试方法研究工作,使其温度相关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计量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可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基因工程研究、临床诊断、药品制造、药品储存及冷链运输的设备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计量服务,确保制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使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方向院长的技术解读!

    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谢军司长、方向院长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工人日报记者问:根据您发布的信息,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定国家计量基准共177项,这些计量基准是如何发挥对质量提升支撑作用的?

    谢军:计量是企业控制质量和创造质量的技术基础,国家计量体系为产品的生产、研发和设计提供测量手段,计量科技进步直接关系各领域技术创新,为产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是产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各行各业急需国家计量体系提供更精准的测量技术,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

    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体系量值的源头,其传递对象主要为各级计量标准,通过这些计量标准将相应的量值传递到工业生产、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环境保护、贸易交接、医疗卫生、卫星导航、邮电通信、石油化工、电力电子、交通运输、地球测绘、仪器仪表、民生保障等领域。计量基准能力提升将直接带动各级计量标准能力提升,从而提升国家计量体系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人民网记者问:刚才谢司长提到,“基于国家计量基准的1517项国家最高测量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国家最高测量能力和计量基准有什么关系?

    方向: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计量”一词即源自于“度量衡”,如现在的《美国宪法》第八条仍规定“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和外币的价值,并确定度量衡的标准”是国会的权利之一。测量在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随处可见,为了保证测量活动的准确、科学、有效和一致,必须建立统一的测量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标尺”和“砝码”。计量基准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我国作为同类量的其它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它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或量具,也有可能是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贸易全球化和投资便利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提议下,1999年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38个米制公约成员国国家计量院的院长和2个国际计量组织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RA)》(以下简称“互认协议CIPM MRA”)。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受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代表中国签署了互认协议CIPM MRA。互认协议-CIPM MRA的宗旨是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全球等效的测量体系,逐步建立各国在测量能力上的相互信任,提供对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及测量证书的互认,为政府和其他团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平台,以便在国际贸易、商业和法律事务方面建立更广泛的互认。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国的跨国生产、贸易、技术活动提供等效一致、准确可靠、高效便捷、经济安全的溯源校准服务,消除国际技术贸易壁垒,消除跨国溯源风险和由于跨国溯源高额成本导致价格上涨所失去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技术和产品在国际间的自由流通,最终使得贸易额有大幅度的增加。互认协议CIPM MRA的核心是在国际计量局(BIPM)的主持下,有计划地开展以米制成员国计量院为主体的计量基标准的国际比对,包括关键比对和辅助比对,并通过比对,最终实现各国校准与测量能力(CMCS)的互认。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得到国际互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共计1517项(不包括香港251项、台湾372项),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1889项、俄罗斯1727项、德国1554项。这1517项校准测量能力代表着我国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含标准物质)经过国际比对,得到国际互认的总体情况,是我国当前最高的测量能力和水平。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问:国际计量正面临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是什么?我国是如何应对的?

    方向:国际计量面临的重大变革,核心是“计量单位量子化”和“量值传递扁平化”。“计量单位量子化”,是指以量子技术和基本物理常数(如普朗克常数、玻尔兹曼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为基础,对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通过全面采用量子计量基准,大幅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量值传递扁平化”是指通过量子计量基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量值传递链更短、速度更快、测量结果更准,实现先进计量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推动国家测量能力的提升。

    2018年10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通过决议,自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启用重新定义的国际计量单位,包括时间(秒)、长度(米)、质量(千克)、温度(开尔文)、电流(安培)、物质的量(摩尔)等全部由量子计量基准取代现行的实物计量基准,揭开计量单位量子化和量值传递扁平化的重大变革序幕,带来全球测量革命,将对科技、工业、国防等方方面面产生十分重大深远的影响。

    我国正在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计量重大变革,质检总局作为国务院计量主管部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支持下,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量子化重新定义中实现了新的突破。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主导的计量科研机构在量子传感、芯片级量子计量基标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时间频率、电阻、电压、长度等领域的计量基准已实现了量子化,在质量、温度等领域计量基准量子化的一些关键技术点也取得了突破。

    总之,这次国际单位制变革是我国实现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需要在改革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上下功夫,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主持人:

    好的,谢谢方向院长。各位记者朋友还有要提问的吗?......那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感谢各位嘉宾、各位领导!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