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基本标准及其扩展
学科评价包括四个方面,评论文、评刊物、评学者、还有评机构。评价基本标准,应该建立在评文章的基础上,这个标准应该大致有四个方面。
首先,应该有先进性的标准。要讲政治,影响顶层决策。在其他学科可以叫进步性,要推动人类认识进步,接近客观真理。不能引起歧义,挑战社会共识和底线。
第二,学术性。这个学术性肯定不是形式主义的,有的人认为形式上比较完备就好像有学术性了,有参考文献什么的别人就认了。要重视中国学术传统。另外一个,学术性也不是装腔作势吓唬人的,不必言必称黑格尔(一方面指确实从黑格尔出发立论,一方面泛指西方中心主义)。那也并不是真有学问的一个表现,钻故纸堆的学问不可能超过乾嘉考据学。学术性还要强调问题导向、思想引领。要强调思想重于学术。
第三,可读性。就是说文风怎么样,是不是做到深入浅出?基本要求是说明白话,讲大道理。较高的要求,就是言而有文,文笔优美。
第四,影响力。文章能不能引起讨论,被引用、传播的情况怎么样,现在应该加上一个网络影响力。应该倡导数字出版,以此助推绿色发展。
评刊,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同行的口碑,编辑共同体应该有一个承认。同时,评刊要加入评价编辑的水平,要评价编校质量,有些刊物编校质量实际上很差。
评人,评学者要加入学风的标准。评价肯定不是有点名你就可以给他凑数,也不是说文章多的人就有水平。要看这个人做的是不是属人的学问,不要拿非人的学问来说事。这个评价标准一定要重视原创性、影响力,轻数量、重分量,要论传世之作。有的学科推出代表作制度,就是引导大家重传世之作。
评机构,要加一个学派标准,就是要看你有没有形成集团力量,具不具备学派的潜质。
对于党政高层与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大多数肯定不知道杂志分级、教授分级这么多名堂,他们肯定也不明白那么搞出于什么需要。所以,评价的初衷和目的不能在评价过程中弄丢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