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银监会拟出台银行流动性新规:落实国际标准,控制期限错配

    作者:网易
    发布时间:2017-12-07
    来源:
    银监会进一步完善了对商业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12月6日,银监会网站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此次修订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引入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三个量化指标;二是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对部分监测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优化,强调其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的运用;三是细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如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融资管理等。现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只包括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两项监管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仅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中小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指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澎湃新闻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金融同业发展过快,确实导致部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显得比较突出,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还是很迫切的。不过,流动性新规的短期影响应该不大,因为“三三四”大检查后,银行流动性风险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落实国际标准,控制期限错配新修订的《意见稿》新引入了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三个量化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流动性匹配率衡量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结构,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长期稳定负债、高流动性或短期资产,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发展,提高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则旨在确保银行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在压力情况下银行可通过出售或抵(质)押的方式变现这些资产以满足未来30天内的流动性需求。在曾刚看来,《意见稿》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完善。一是将国际标准在中国落地;二是对小银行简化监管要求和大银行的监管要求相统一。具体来看,《意见稿》新引入的三个量化指标中,净稳定资金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是国际标准在中国的落地。净稳定资金比例国际标准是巴塞尔Ⅲ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塞尔委员会于2014年推出了新版的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国际标准。而现行的《办法》是在2013年通过,2014年3月1日期施行的,仅仅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巴塞尔协议的这两个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都适用于2000亿以上的银行,但这两个指标相对比较复杂,实施成本比较高,对业务比较简单的小银行来说,实施这两个指标意义不大,而且成本太高。”曾刚表示。所以在此次新引入了第三个指标,即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指标,相当于是流动性覆盖率的简化版本,适用于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曾刚向澎湃新闻分析称,流动性匹配率指标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借短放长,导致期限错配的风险。与此同时,这也是对现有的流动性框架的一种补充,主要是对期限错配的程度进行约束,相当于把所有资产期限结构进行加权之后进行对比,让银行总体资产的久期不能过分偏离负债端的平均期限,从而避免流动性风险。《意见稿》明确,流动性匹配率要求适用于全部商业银行。曾刚认为,把小银行也纳入在内,可以避免小银行和大银行监管标准不统一,从而导致的监管套利的问题。设置过渡期是银行实际管理上改进的需要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为避免对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根据新监管指标的不同特点,合理设置过渡期。比如,将优质流动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的达标期限设置为2018年底和2019年底。曾刚对此表示,对银行而言,引入多项新的标准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改造系统、统计的规则和平常的管理理念,因而需要过渡期适应。不见得是不适应指标而造成的,而是实际管理上改进的需要。具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要进行测算才知道。但就微观层面而言,银行应该都在达标范围内。2017年上半年以来,银监会部署开展“三三四”大检查(三违反,即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即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即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重点检查银行同业和理财业务。今年8月,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银监会重点工作通报会上表示,银行业“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银行业同业业务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收缩。“原来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根源就是同业业务的过度发展、期限错配等,现在这块业务在过去一段时间大规模收缩,风险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目前银行业整体的期限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从微观上讲,已经极大地好转了。现在流动性紧张主要是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和微观审慎层面的流动性监管不是不是一码事情,从新规而言,估计绝大多数银行都会达标,应该不会产生什么追加的影响。”曾刚说。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