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有了标准
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下称《标准》),并在山西省孝义市召开全国部署会。此次《标准》在全国实行,核心意涵何在?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基层学校校长及教育专家。
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出具体规定
据了解,2014年8月,教育部就研究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遴选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泰州市等8个地方开展了实验工作。
“我国义务教育在普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优质资源紧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总体上讲,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落后。”基教司相关负责人判断。
他介绍,《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大方面,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特别新增了党的十九大对基础教育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以及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的《德育指南》、中小学党建、预防校园欺凌、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政策文件中有关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标准》突出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标准》提出,以管理为切入点,注重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记者注意到,《标准》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对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作出专门规定
城市挤、乡村空、随迁子女上学难一直是教育不均衡的突出表现,教育部基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就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而言,要依据《标准》,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做到入学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