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评判标准科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7-12-12
    来源: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靠力量。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近一年来,改革进展如何?接下来又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此,我们特约请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专家、地方领导等就此展开三方会谈。

    采访嘉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俞家栋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曾湘泉 | 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 杨 智

    当前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进展

    注重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等分类制定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我国职称制度体系设计离专业化和科学化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如职称与待遇简单挂钩,甚至变为人才激励的唯一手段。

    学习时报:此次改革突出了问题导向,如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向基层一线倾斜等。请介绍一下当前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

    俞家栋: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均高度重视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改革措施。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目前11个未设正高的系列统一设置到正高级职称。不少地方也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职称评审专业,新设特种设备、动漫、智能制造、群众文化等特色专业。二是分类确定评价标准。注重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等分类制定评价标准。比如,教师系列把教书育人作为评价的核心,卫生系列把临床技术作为评价的重点,工程系列把项目质量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创新评价机制。探索实行同行专家推荐制,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人才评价,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方式进行评价等。四是强化职称管理服务。各地均积极探索有步骤下放职称评审权,有的下放至地市,有的下放至社会组织,有的下放至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同时积极研究相应监管措施。五是引导人才向“三区一线”流动。有地方单独组建基层评审委员会,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在接下来的职称改革推进中还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改革进度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能够按照时限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工作,但也有个别省市工作进度较慢,个别部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投入力量不够,政策研究不够。二是有些改革措施落地较慢。中央部署职称制度改革后,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11个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向基层倾斜、淡化论文要求、职称外语不作统一要求等,但部分省市提出的配套措施针对性不强。三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改革逐步推开以后,特别是下放权限、放宽条件、社会化评审等措施的推行,对确保评审质量、加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在操作层面也存在评价标准不能完全体现职业特点、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较低、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上升空间狭窄、评审把关不严、质量不高等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