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成为气瓶安全压舱石 四川特协发布2017年四川气瓶充装行业年度报告
近日,在四川省2017年气瓶充装行业年会上,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四川特协)正式发布《2017年四川气瓶充装行业年度报告》,为气瓶充装行业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运用“互联网+”手段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22558家、气瓶制造单位120余家、车用气瓶安装单位600余家、气瓶充装单位16000家,气瓶检验机构1924个;共有压力容器359.97万台、气瓶14235万只,遍布工厂、家庭、医院、出租车和其他公共场所。其中,包括民用液化石油气瓶和车用气瓶等在内的各类气瓶达1亿只。作为气瓶充装行业大省,截至2016年底,四川共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967家,气瓶保有量达478.0711万只,车载气瓶共有59.6912万只。
面对严峻的气瓶安全监管形势,四川省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加快构建气瓶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大排查、大整治,消除了一批气瓶安全隐患,惩处了一批气瓶充装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了气瓶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通过大培训、大宣传,提高了广大市民对气瓶安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守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构建起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属地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检验机构技术支撑、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社会公众监督参与的多元共治监管格局。
为了推动气瓶安全管理迈上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轨道,四川特协在此次年会上重点聚焦“互联网+气瓶安全监管”模式,不仅向与会企业剖析了全国各地气瓶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案例,还邀请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灏、成都华气厚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勇等围绕气瓶追溯体系建设、HopNet物联网运营安全监控平台等进行主题分享,引导更多企业通过“互联网+”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对气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四川特协在报告中指出,应着力突破电子标识等信息载体对各类气瓶应用的普适性、电子标识扫描设备应用于各类危险化学品介质环境的安全性、电子标识等载体信息传输的准确性、电子标识等载体本身与加气枪控制系统的联动性、电子标识等应用于气瓶使用、检验等全生命周期的耐久性、气瓶产品、充装、使用登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性等六个方面问题,最终实现对每只在用气瓶从制造、使用登记、充装、运输、储存、检验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让“互联网+”成为气瓶安全压舱石。
“在每个气瓶上安装一个电子标签,以此作为气瓶唯一标识,就像每个人有一个身份号码一样,通过电子标签可对这个气瓶‘身份’作出精准确认。”据四川特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气瓶的检验、充装、配送等动态信息,也应在电子标签内进行记录和更新,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全省形成长周期、全过程、多方位、可追溯的气瓶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广大群众用上安全瓶、放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