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机制破难题提升百亿斤粮食大市产能——襄阳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美景如画的百里生态丹渠
【襄阳政府网消息】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省四个重大“补短板”工程和省政府重点工程大督查重要事项之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农业供给侧改革,事关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主持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
去年以来,襄阳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资金筹措办法,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做出新的贡献。
2016年,襄阳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8.112万亩,超全年建设任务20%,在今年八、九月份省政府专项督查中得分名列全省前茅。2017年,建设任务已按期完成招投标,主体工程顺利启动。到2020年,襄阳将建高标准农田511.88万亩(其中新建193.31万亩,补建318.57万亩)。
创新模式 破解资金难题
本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别于以往基本农田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合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整合资金是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机制的核心。襄阳用新思维、新标准、新办法,创新项目资金整合式、市场主体投入式、金融资本支持式、先建后补式四种投入模式,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襄阳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运作,统筹规划、联动整合,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建立了统一的财政专户,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等项目资金拨付到县后,统一整合入“池”,真正做到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发挥了项目资金的聚集效益。2016年襄阳市共整合项目资金19.37亿元,其中国土项目13.6亿元,发改项目2.54亿元,农发项目1.72亿元,水利项目1.42亿元,农业项目0.09亿元。
该市鼓励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把土地整治、路渠林网配套、土壤改良作为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自主投入、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襄州区襄阳坤禾生态农业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业机械42台,对流转的耕地进行改造升级,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
襄阳市政府出台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县两级按1:2的出资比例,设立了27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部门扩大支农信贷规模。在全省率先成立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引进湖北省农担公司在襄阳设立分公司,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服务,支持他们积极投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部门与金融部门联合推出了“富民兴社诚信创业计划”“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双基双赢”等金融服务模式,累计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1亿余元。
该市通过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方式,积极鼓励村组、村民个人和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南漳县对市场经营主体投工投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对栽植防护林网给予苗木补贴,对市场经营主体和农民出工的补贴材料,优先安排农业科技服务与农田监测体系项目,优先解决市场经营主体农田输配电工程等。谷城县引进武汉市天字宜品电商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5000亩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稻虾(蟹)生态养殖基地2000亩,县政府按30%比例奖补公司450万元。老河口市采取“项目支持、以奖代补、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扶持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拿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200万元,支持渔家傲公司建设稻虾基地1000亩,撬动企业投资1200万元。
多元一体 打造建设升级版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荆楚大地,农田正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涵盖“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对土地整理、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土壤培肥、林网配套等提出了更高的统一要求,体现了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建成后粮食综合产能每亩可提高100公斤。
襄阳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三区三园一体”建设相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
从规划入手,项目随着规划走,产业随着项目走,襄阳把特色产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谷城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以“茶旅山乡”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油茶产业、魔芋种植、油菜制种、中药材种植、稻虾共作等基地。襄州区引进湖北硕健公司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67个冬暖式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10多个蔬菜品种,吸纳3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
襄阳各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积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抓好乡村道路、绿化美化、垃圾处理、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南漳县猕乐谷猕猴桃公司、响水洞十八转家庭农场等投资1500万元,配套完善乡村公路65公里;八渡河印象老家、永红生态农业等投资180万元,建设泵站等输配电设施,发展乡村旅游。老河口市洪山嘴办事处苏家河村,以“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依托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和桃花浔风景区生态观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510亩,栽植三角枫、桂花等大规格苗木8000余株,发展集游乐、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休闲产业,年接待游客过数万人。
襄阳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实施田间道路、水利灌排、产业基地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夯实发展后劲,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南保谷山区,2016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2.8万亩,新开发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2万人。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230亩、采摘园350亩,带动44户贫困户就业致富,人均增收3200元。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建设高标准红心猕猴桃示范园区30亩,每亩纯收益4万元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
襄阳把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回归创业园、田园综合体“三区三园一体”,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的升级版,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襄阳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申报的中国有机谷·南漳核心区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前期已投入30多亿元,整合湖北天池山、湖北印象老家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以有机种养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集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
完善机制 建设进程扎实推进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扎实推进,关键在落实。襄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高位推进、多方联动推进、项目化工程化推进、拉练式督查有机结合,掀起多方合作、上下齐心的建设高潮。
襄阳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牛鼻子”,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工程,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纳入襄阳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顶层设计,高位推进。襄阳市主要负责人担任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小组组长,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襄阳在市、县两级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层层压实责任,市级抓督导,县级抓建设。市里成立了8个督办组,每个督办组包保一个县(市、区),开展巡回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明确部门分工,农业、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等结合部门职能,主动作为,抓好立项申报,推动项目落地,指导建设管理。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从实际出发,把农田防护林网、田间机耕路、农田输变电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纳入建设范畴,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调度会商制度,市里组织开展了多次集中调度,会商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形成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该市以项目化工程化运作模式系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组织体系、资金支撑、项目支撑等模块,加强过程监控、实施节点管理,明确责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制定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项一项地跟踪推进。所有县(市、区)建立指挥部,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实施一个项目一名县级“四大家”主要负责人挂帅、一个专班跟进、一个部门联系、一套方案管总的“四个一”推进机制。
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今年2月份以来,襄阳市每个月组织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高标办主任开展一次项目建设集中拉练,看新不看旧,看片不看点。通过实地观摩、打分评比、相互交流,曝短板,找差距,在比拼中加压力,在交流中获启发,营造了建设新气场,逼出了建设新速度,激发了建设新热情。
襄州:集中连片 集聚资源
近几年来,襄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按照《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整合资金,统一设计,集聚资源,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连片建”的思路,区指挥部紧扣项目规划,按照部门项目资金量实行切块管理,委托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招投标、工程监理、建设质量和进度等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统一资金拨付。
坚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的思路,成功尝试新型经营主体+高效经济作物+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互联网+社员、新型经营主体+田园综合体+市民等模式,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参与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如:坤禾马铃薯基地、胜华富农蔬菜基地、和利蔬菜基地、万里芳香油用牡丹基地等。
2013年以来,全区整合资金15亿余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7.6万亩。其中,2016年整合投入4亿余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0.6万元;2017年整合投入4.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8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0.7%。到2020年,确保完成新建52万亩、补建90万亩,力争实现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
枣阳:严把标准重质量
枣阳市把《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从规划设计、施工队伍、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筑牢基础,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2017年全市共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个,面积29.09万亩,超过省下达任务3.11万亩,目前8个项目已全面开工。
全要素规划设计。该市高标办统一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认真对照《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坚持以物化标准为中心,进行全方位规划,全要素设计,严格评审程序,严格技术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建设标准关。整合资金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全市共整合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农发项目等项目资金和专项债券金共5.02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2.99亿元,全部整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面积亩平投入2500元以上,补建面积亩平投入800元以上。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平,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全方位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公告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招投标制,明确项目法人、监理、施工方、监管单位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老河口:融合发展增效益
自2016 年启动高标准农田整合建设以来,老河口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与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提高效益。截至目前,共投入3.5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9万亩。
结合特色产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自主开发高标准果业基地8365亩,带动8600户果农发展林果生产,辐射果业基地7万亩,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打造了“四和香”“风味皇后”两个知名农产品品牌。
结合休闲农业,拓展农业新功能。仙风小镇专业合作社利用区位优势,自主流转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 余亩,发展精品种植的同时,开发休闲农业,建设生态蔬菜(果品)科技园,打造“一日游”休闲农业品牌。洪山嘴苏家河村,依托生态观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510 亩,栽植大规格苗木8000 余株,年接待游客过万人。
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发挥政府资金撬动效应,给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渔家傲、苏亚“稻虾”等养殖龙头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建设规模,引导周边农民进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建成4500 亩的稻虾(蟹)综合养殖示范基地,促进农民及集体年增收8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