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护网 确保国门生物安全
黑龙江黑河检验检疫局 孙玉海
国门生物安全是指通过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对本国的生物、人体生命健康、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物种资源、农业生产等产生危险的客观状态。国门生物安全涉及农林业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包括国际贸易)以及社会安全等,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国门生物安全工作主要是从进境防疫的角度,防止外来管制性生物进入本国(或地区)而产生危害。“国门生物安全”是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是防止生物入侵、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前沿和咽喉环节。
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同时将生物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2015年7月1日,新的中国《国家安全法》中就将国门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列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是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止物种资源流失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是抓源头、重监管、强协作,概括为筑牢5个“防护网”。
筑牢“监测预警网”
建立完善国门生物安全业务监测预警体系。强化进出境动植物疫情截获监测、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和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建成集疫病疫情、风险分析、技术法规、应急预警为一体的国门生物安全业务监测预警体系。针对监测发现的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及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启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措施,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合作,实施联防联控,妥善处置风险。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在边境口岸重点开展马铃薯甲虫、检疫性实蝇、外来杂草和非洲猪瘟等疫情监测。2014年以来,绥芬河、东宁、饶河等口岸先后监测到马铃薯甲虫疫情,第一时间通报了地方政府并采取了防制措施,力保国门生物安全。
筑牢“境外防护网”
推动关口前移。深度参与全球动植物有害生物跨境传播防控进程,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要加强检疫准入体系评估,突出体系考核,严格企业注册,强化境外官方监管及生产企业安全责任。要高度关注国内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动态,强化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要强化境外预检,将口岸防控体系向境外延伸,将检疫工作前置。如对俄边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实施进境俄罗斯木材冬季境外预检和夏季疫情调查相结合,进口木材加工和口岸熏蒸除害处理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力保国门生物安全。
筑牢“口岸防护网”
健全检验检疫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检疫审批、指定口岸、隔离检疫、检疫处理等传统查验制度,探索“双随机”查验与常规查验、加严查验、强制查验和扣留查验等相结合的查验模式,推进安全风险监控与口岸查验工作有机结合。加强船舶、集装箱等运输工具的动植物检疫,全面推广“检疫官-CT机-检疫犬”综合查验模式,规范运输工具防疫消毒。
筑牢“联防联控网”
强化协同把关。要深化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构建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国门生物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农林部门的合作,规范进境植物种苗检疫监管。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国门生物安全保障技术能力。加强与国外官方的协作,严厉打击证书造假等违法行为。
筑牢“宣传教育网”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国门生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要丰富宣传教育内容,通过派发宣传册、播放宣传视频、增设动植物检疫宣传展示柜等开展禁止携带物、截获有害生物的普法宣传。要丰富宣传教育方式,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进机舱、进客轮、进汽车、进社区、进街道、进企业、进手机”系列宣传活动。让国门生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全社会提高国门生物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