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探索和建构大学智库评价的“中国标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1-19
    来源:

    中国标准化

    图为发布会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吴文康/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帆) 1月19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表示,自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智库研究,智库评价和智库报告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度关注智库研究成果发表和影响力的扩大,逐渐形成了“中社智库”出版品牌,已推出国家智库报告、地方智库、智库丛书、年度报告四大系列,共计200余种图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他中央高端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本次成果发布会,主要聚焦中国大学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以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全球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梅新林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提出大学智库评价的“三维模型”和指标体系,为中国大学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

    发布会上,梅新林和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鲍健强领衔的研究团队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梅新林表示,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正处在探索期、转型期和过渡期,新时代给中国高校智库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其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应该直面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应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应对全球性复杂问题和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通过探索和建构高校智库评价的“中国标准”,打造一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国家级高端高校智库群,建设好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形式多样、布局合理的高校智库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作出中国高校智库应有的贡献。

    他认为,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智库的共性,又有其个性。高校智库的评价方法、评价逻辑、评价维度、评价指标等具有独特性,既不能照搬使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机构的评价方法,又不能脱离高校、学科和学者的特点,应基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本质内涵和要素、高校智库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建构新型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此,我们提出了由契合度(Fitness)、活跃度(Activity)、贡献度(contribution)构成的中国大学智库评价“三维(FAC)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鲍健强表示,过往的智库评价偏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则面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海量化的两大难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特定对象和目标的表征搜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我们对大学智库评价设立“活跃度”这一维度,是弥补大学智库信息数据不完整性的一种方法,也是希望利用公共数据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展大学智库的活跃度的量化评价。

    据了解,“中国大学智库百强排行榜”是中国大学智库的第一个排行榜,百强排行榜是研究团队基于大学智库“三维(FAC)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之上的探索结果和实践产物,具有探索性、导向性、规范性的意义。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