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标产品保护开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湖北黄冈是革命老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孕育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地域特征和品质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共有地标产品53个品种73个产品,其中质监部门申报45个,居全国地市州首位。保护和开发地标产品,既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体现风情、彰显魅力,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近年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标产品保护和开发工作,将其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金钥匙”来抓,初步实现了“保护一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为促进黄冈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区域性增长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大政策支持,凝聚发展合力。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职能部门的主管作用,市场组织的主体作用,推进地标产品的保护和开发。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政府责任机制,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和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安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以及专用标志申报工作,并明确从技术业务、生产组织、资金投入、产品申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扶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同营造“创建地标、服务地标、保护地标”的良好机制。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扶持地标产品开发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发展方向,明确战略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行强力推动,把受限地域等因素“小而美”的地标产品做精,把适合“大而强”的地标产品做优。设立专项资金,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地标产品的注册、保护、宣传和开发利用。三是加强法律保护。出台《黄冈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办法》,为地标产品提供法律保护,强化地标产品的开发保护工作,切实维护地标产品的严肃性、权威性。创新地标产品预警、退出机制,倒逼地标产品的质量、品质提升。
坚持产业化经营,筑牢发展基础。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各个地标产品的特性,制定行业规划,布局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受地域限制不宜大规模开发的产品,保护好原生地、原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遗产。对一些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收益明显的产品,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发展形成支柱产业、知名品牌。二是优化发展模式。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推广先进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三是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鼓励扶持发展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既注重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注重各企业之间的结亲联姻,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四是实行项目带动。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地标产品,以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地标产品,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发地标产品,实现做一个项目、建一片基地、强一个产业的放大效应。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市地理标志产品集散中心、地理标志产品展示中心,搭建保护和开发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平台。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带动能力。以科技为先导,打牢地标产品开发的“底盘”。一是在种养生产环节推广良种良法。大力推广普及地标产品先进实用技术,对改造传统、落后等不适宜发展的生产经营行为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推广普及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技术,提高标准化种养水平。二是在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地标产品先进深加工技术,通过市校合作、产学研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员指导,鼓励企业研发适合本地发展的深加工技术,帮助企业开发品种、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在应用主体上培育示范典型。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允许技术人员承包基地、入股经营。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鼓励支持产业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人才建立一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一批现代农场主、新型农民企业家,发挥能人带动效应,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强化市场主体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意识,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质量和效益。
加强质量监管,放大品牌效应。围绕建设“品牌强市”战略,将区域优势、特色企业与历史文化充分结合,深度挖掘,充分保护。一是保护大品牌。政府职能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像呵护眼睛一样来保护地标产品。强化地标产品的质量管控,完善地标产品省级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健全自身标准,保证地标产品质量。建立质监、农业、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市质监部门依托二维码质量可追溯防伪技术平台加强质量监测,市农业部门强化证后监督管理,市工商部门加强商标侵权打击力度,加强标志管理,规范用标行为,防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切实维护地标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品牌声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打造大品牌。坚持走精品战略之路,增强地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以创建国家、省部级精品名牌为目标,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地标品牌科技含量,以地标企业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高科技含量新产品,培育名特优新品种,保持地标产品的名优品质和市场活力。通过品牌整合,品牌聚集,在“铺天盖地”的一般品牌中塑造“顶天立地”的著名品牌。三是宣传大品牌。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推广普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知识,讲好地标故事,宣传地标价值,推动地标产品向地标品牌转变。通过举办地标产品文化节会、产业联盟、高峰论坛等方式,赋予地标产品时代和创新元素,培养消费观念,挖掘消费者对地标产品的刚性需求,形成品牌价值的新高地。强化品牌营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的作用,通过产品展销会、网上交易等多种营销活动,积极开发配套延伸产品,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专柜,切实提高黄冈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黄冈市地标产品从无到有,出现了“井喷”效应,行业从小到大,产生了“裂变”效果,全市农产品地标产品种植亩产值达到3372.2元,比种植粮棉油大宗农作物亩平均增收1500元以上,年增收12.4亿元,种植区农民人均增收2003元。蕲艾2016年产值过20亿元,品牌价值43.84亿元,排名中药材类地标产品第三位,蕲春打造“中国艾都”,逐步形成“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艾草看蕲春”的发展格局。英山将云雾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全县71家茶叶市场主体与9887户贫困户对接,被评选为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作者为湖北黄冈市市长 邱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