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王依群:坚持优秀性标准 确保文化传承格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2-06
    来源:

    近年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一些低俗庸俗的文艺作品依然得到传播,一些优秀历史建筑仍然遭到破坏……个中原因在于,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工作上盲目、指导上片面、效果上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到忠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握文化的科学内涵。

    从广义来说,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这是《辞海》的释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见,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包含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人对文化的含义并不真正理解。主要表现在:重精神层面文化、轻物质层面文化,重意识形态层面文化、轻制度和组织机构层面文化。这种对文化理解上的偏差,会带来行动上顾此失彼、避重就轻的倾向,会带来工作指导上的偏差甚至失误。所以说,能否准确把握文化的实质内涵,是保证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

    其次,坚持文化的优秀性标准。

    文化有良莠之分,有高雅低俗之别,有积极消极之功能。现在,有些人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将文化变为纯粹获取利益的工具,甚至传播低俗、庸俗、媚俗文化。就此而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