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与汉语拼音相伴60年:从国家规范到国际标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2-12
    来源:

    编者按

    60年前的今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随着语文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正走上了“语同音”的道路。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这都得益于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作为汉字注音的辅助工具,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古老的汉字插上拼音的翅膀飞向了世界,飞向了未来。今天,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就汉语拼音的发展历史以及国际化进程展开研讨,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汉语拼音在新时代的作用和使命。

    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通过60周年。在这里,我愿回顾一下汉语拼音从国家规范到国际标准的历程,作为纪念。

    /一/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普通话的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也成为了中国初等教育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和掌握,通过汉语拼音来给汉字注音,提高了汉字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此外,在电报拼音化、视觉通信、文献编目、排序检索、人力资源管理中,汉语拼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从此,汉语拼音成为我国语言生活中的国家规范。

    21年后的1979年,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汉语拼音不仅在国内语言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国际范围内的语言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从国家规范提升为国际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派周有光出席在华沙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ISO/TC 46)第18届会议,提出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

    此后,《ISO 7098 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于1982年在南京召开的ISO/TC 46第19届会议上正式通过。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等大多数国家投了赞成票,英国弃权,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美国投了反对票。自此,汉语拼音从中国的国家规范成为国际标准。1991年,在巴黎召开的ISO/TC 46第24届会议对“ISO 7098”进行了技术上的修订,成为《ISO 7098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1991)》,简称ISO 7098(1991)。

    /二/

    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的关键时刻。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汉字输入输出。使用汉语拼音,就可以通过拼音—汉字转换的方法输入输出汉字。由于汉语拼音是中国初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会使用拼音,拼音输入法自然也就成为汉字输入输出的一种便捷手段。在移动通信中,也可使用汉语拼音在手机上输入汉字,推动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此外,汉语拼音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汉字的有用工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