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质”问耕耘珞珈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十年发展纪实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时间:2018-02-22
    来源:

    2月初的天府之国,空气中仍然透着丝丝寒意。

    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大质量院)院长程虹教授带来的“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却让会场内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

    会场外,四川遂宁市委中心组学习的“讲座”邀请已经在排队等候,只等程虹讲课结束就从成都启程前往遂宁,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这样“受欢迎”的情形,程虹这些年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知道,“受欢迎”的背后,是质量问题正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点问题,是武大质量院在质量领域的品牌效应。

    时间是奋斗者前行的刻度,是拼搏者筑梦的见证。2007年12月29日,武大质量院正式成立。十年来,他们始终坚信“使命的力量”,坚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用3650个日夜、87600个小时的付出与努力,在珞珈山下、东湖之滨谱写了一曲中国的质量之歌。

    “武大质量院是我国最早在高等院校成立的质量专业院所之一。建院十年来,武大质量院高举质量旗帜,秉承‘质量第一’理念,聚焦质量发展研究和质量人才培养,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为促进我国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十年奉献,值得敬佩!十年业绩,值得祝贺!”在该院成立十年之际,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如此批示道。

    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开创质检总局与名校合作先河

    2017年12月28日,武大樱顶。

    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武大质量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在该院召开。除了支树平作出重要批示,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国务院原参事、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武大党委书记韩进等出席座谈会。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对于武大质量院十年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快速跨越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周先旺、韩进和张纲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部、省、校三方领导同时为一个研究院“加油”,如此高规格的重视,既与武大质量院特殊的发展历程有关,也是武大质量院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

    2007年,当刚调任湖北省质监局局长没多久的王泽洪,向时任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提出,能否在武大建立一个宏观质量管理研究机构,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武大的热烈响应。

    经质检总局同意和具体指导,一份武汉大学与湖北省质监局共建质量研究院的决议迅速在两个单位获得通过。关于院长人选,双方再次意见相同,程虹出任武大质量院的首任院长,具体负责该院的筹建工作。

    经过武大和湖北省质监局的共同努力,2007年12月28日,武大质量院呱呱坠地。

    第一次,在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大学里,有了以质量为学科对象的教学科研机构。

    开拓者的工作总是艰难的,办公场所、师资建设、招生……一系列实际困难都摆在了年轻的武大质量院面前。

    关键时刻,武大对于质量院的建设予以了极大的支持,从建院之初,武大质量院就被当做一个实体院进行建设,武大也始终以建设一个实体二级学院的方式进行投入——

    将校内最精华的地段、位于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右侧,“樱花城堡”顶部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划拨给质量院当办公场所;

    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决定在武大自主招生权限的软件工程专业里,拿出部分研究生招生名额,由质量院在全国招收宏观质量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将该院的宏观质量管理专业增列为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点,开创了新的历史。

    四任校长刘经南、顾海良、李晓红、窦贤康,两任校党委书记李健、韩进,都十分关心和重视质量院的发展建设情况,有的亲自考察质量院发展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年轻的质量院在发展之初就得到如此重视,在武大校内如同一颗石子划破东湖的水面,泛起波澜。

    武大校领导的态度异常坚决:质量,于国,关乎发展;于民,关乎安全。武大质量院的成立与发展,意义重大。武大必须要像国家重视质量安全一样重视它、全力支持它。

    2009年11月21日,武大质量院又迎来发展的新纪元——质检总局与武汉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武大质量院。“这次合作,开创了质检总局与名校合作的先河。”国务委员、时任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签字仪式上热情洋溢地说道。

    乘着部校共建的东风,武大质量院开始新一轮扬帆,破浪前行。

    王勇、支树平两任质检总局局长和各位党组成员先后来武大质量院调研,全国各地质检部门开始陆续前来武大质量院学习,质检总局各司局及全国质检系统也以各种形式支持武大质量院的发展建设。

    “武大质量院是‘全国质检领域的一块圣地’!”对于武大质量院,支树平予以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在多个场合多次表示质检总局将全力支持武大质量院的建设,而且还亲自当起了“推销员”,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领导推荐武大质量院,希望相关部门共同支持武大质量院的发展建设。

    2014年5月18日,武大质量院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获批成立“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这不仅让武大质量院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更得到了省政府实实在在的建设支持。

    程虹教授应邀参加世界银行“就业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程虹教授团队与加拿大卑诗大学Matilde Bombardini教授团队进行研讨

    武大质量院2017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2016年CEES出征合影

    CEES调查现场

    CEES调查现场

    就在武大质量院获得这个新身份10天之后,时任湖北省省长王国生亲自来到武大质量院调研。在调研中王国生说,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湖北的转型升级,必须要以质量为支撑。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强质量研究的协同创新,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校、部、省的先后投入,不仅让武大质量院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更开启了三方共建质量院的新时代。

    中国质检大讲堂的建设,正是部省校共建的典范。

    2012年12月,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武汉大学建设中国质检大讲堂项目。该项目集主讲堂、培训教室、科研与行政用房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为国家质量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持,为质检总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湖北省质量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宏观质量管理学科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的质量意识。

    中国质检大讲堂选址于武大文理学部侧船山南侧,武大校内又一个黄金地段,但当这个地段被选中以后,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状况——原来该地方已经有“主人”了,而且“主人”还不是武大。

    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作出批示,希望大力支持中国质检大讲堂落户湖北。王国生、许克振(湖北省原副省长)等省政府领导也积极出面协调,最终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现在,按照省部校三方协同合作的方式,中国质检大讲堂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有望尽快建成,相信届时将会谱写出中国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初心不改 终获回报

    虽然已经过去了3年多的时间,但是回想起当时“艰难”和“艰苦”的情形,武汉大学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武大质量院老师李丹丹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说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

    什么样的经历,让李丹丹至今都如此刻骨铭心?事情还得从2014年说起。那年4月,带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任务,程虹携李丹丹以及武大质量院研究室主任罗连发一起,前往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在那里,他们认识了CEES(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发起人之一Albert Park(朴之水)教授。

    CEES是一个2010年由斯坦福大学李宏彬教授和朴之水教授共同发起的一个大型数据调查项目,目的是聚焦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型经济体,通过调查来获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企业怎样应对的数据,从而记录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演进的历史过程。基于双方共同的理念,CEES正式“结缘”武大质量院,也走进了李丹丹的人生之中。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CEES在4年间之所以还未能“梦想照进现实”,就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调查项目——样本如何寻找、确定了样本现实中如何找到企业、找到企业怎么进门、进门了企业怎么愿意填写……

    2014年的夏天,在经过多方努力解决样本问题之后,武大质量院选取广东省开展项目的预调研活动,程虹亲自坐镇指挥,李丹丹、李唐等几位老师赴粤开展实地调查。

    这是一段让李丹丹至今回想起来都难以忘记的“艰苦岁月”——以武大研究者的身份登门拜访被挡在门外;拿着质监局的发文上门联系被轰出来;打电话联系被标成诈骗电话……为了节约经费,他们住在没有窗户的小宾馆里,潮湿的环境使他们的身体发出了“抗议”。但在强大的目标引导下,他们早已顾不得自己的身体,每天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怎样获得企业的认同,可最终预调研还是未能成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李丹丹以为CEES要就此“夭折”的时候,项目却迎来了转机。2015年3月,武大质量院通过在扬州开展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课题的机会,再一次尝试了CEES调查的新路径。

    有了上次预调研失败的教训,这次大家对困难想出了更多的预案。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为期10天的调研里,曾经的困难一个个被攻克了,居然取得了“首次认知率60%,企业填报率80%”的好成绩!“烟花三月下扬州”取得的成功,让他们重新燃起了CEES调查的希望。

    2015年6月,CEES选择了中国企业数量最多、劳动力数量最多的广东省,开始了首轮的调查并初获成功,5年的追梦过程第一次开始变为现实。

    2016年夏天,CEES开始了全新的质量升级,横跨广东、湖北两省,进一步覆盖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了访员实时调查跟踪APP……300位年轻的调查员开始奔波在粤鄂大地上,只为获取第一手的数据。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成了程虹手机“炙手可热”的时间,程虹一边鼓励自己的队员,一边积极出谋划策,更被调查员们的精神所感动。

    有一次,武大质量院研究生钟光耀所在的调查组在去广东一家小砖厂调查的时候,发现企业根本不让进门,而且门里的两头大狼狗一直叫个不停,甚是吓人。但是年轻的调查员没有被吓住,而是在企业门外、在广东的烈日下坚守了一上午,被企业员工戏称“比传销员还执着”,这样的执着最终也感动了门卫和老板,顺利完成了调查。

    还有一次,武大质量院研究生张凯团队在湖北一家企业守候了3天之久,依然不能开始调查,面对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调查,而是直接帮助企业搬运即将被淹没的大米至安全地点。面对此景,企业老板潸然泪下,不仅当即同意调查,而且主动帮他们协调其他企业的调查。

    正是凭借着300名调查员“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行为,武大质量院才在中国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更吸引了Nicholas Bloom(斯坦福大学)、Loren Brandt(多伦多大学)、Shang-Jin Wei(哥伦比亚大学)、Colin Lixin Xu(世界银行)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学府学者的加入。李宏彬更是将其称之为“一个调查的奇迹,要载入史册!”

    奇迹的创造,依靠的是武大质量院一直倡导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武大质量院坚持“科研立院”的发展思路。

    10年来,武大质量院在科研上始终坚持“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先后在《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66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共计130余项;出版专著23本,在宏观质量管理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初见成效。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团体标准首次获得法律地位。看到这样的结果,武大质量院老师刘芸内心特别激动,因为这背后也有她和小伙伴们的功劳。

    早在2010年,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武大质量院就展开了《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预研究,提出了“非政府标准”的设想。2013年,武大质量院再次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展开《团体标准必要性可行性及管理体制研究》的软课题。

    北上东北、华北;南下广东、福建;东进江浙、上海;西入四川、重庆,在程虹的带领下,刘芸他们深入500多家标准制定和使用机构的现场,深入解剖中国标准制定与使用的真实状况,并进而提出了政府标准与团体标准并列的国家标准体系的构想,最终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赞赏,也为中国标准化改革贡献了力量。

    无独有偶。武大质量院关于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改革的建议,也得到了国务院主管领导的批示和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直接为后来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改革方案提供了智力支持。关于广东省电梯改革的智库报告也得到了省委书记的批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政。

    质量强国、质量时代、质量创新……说起武大质量院的质量智库成果,罗连发如数家珍。据统计,10年来,武大质量院累计形成99篇以经济发展质量为主要特色的智库报告,均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应用,其中37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签批。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质量和质量技术服务产业方面的一系列建议,都得到了广东和湖北主要领导人的采纳,并转化为具体政策。

    求质问道 绘就蓝图

    看到班级群里辅导员说武大有一个发展很快的研究院,希望同学们报考他们的研究生时,陈文津马上就想到了质量院。

    身为武大经管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在学校学习时,他就对武大质量院的名气早有耳闻,这也让他在考研时毅然响应了辅导员的“号召”,报考了武大质量院的研究生。

    等到真正成为武大质量院研究生的时候,陈文津发现该院果然不一样。2015年7月,还没入学的陈文津就收到了武大质量院的通知,参加CEES的调查,当时的陈文津还没有辞职,于是他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办理离职手续,并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奔赴省内调查的第一线。

    要成才、先成人。武大质量院的教育培养首先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们有献身高质量发展的崇高愿景。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必修课。演讲比赛、论文写作、学术研讨……全面发展的方式更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武大质量院的官网上,有一个“专家视点”小栏目,除了业内大咖们的文章,每一位武大质量院的学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作业”——程虹要求学生们每月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章,变成“视点”予以呈现。“我的文章现在已经有几十篇了,回头看很多的文章可能比较稚嫩,甚至有些观点很肤浅,但是锻炼了我们思考与写作的能力。”现在已经硕博连读的陈文津对自己的这些作品这样说道。

    更让刚从澳大利亚学习交流回来的陈文津感到幸福的是,武大质量院在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方面“不惜血本”。武大质量院超过八成的博士生、六成的硕士生都有出国(境)访学的经历,所有费用都由研究院承担。

    武大质量院的老师李唐对此深有体会。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就和院里其他两位老师、两位学生一行5人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访问,在斯坦福大学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基于CEES调查数据,整个团队每天都会与斯坦福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已经完成了两篇国际学术论文,还有5篇正在进行中。

    “详细的资料、一流的专家、观点的碰撞,都让我们彼此大有收获。”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连线采访时,李唐对于这样的国际化交流赞叹不已,认为既开阔了中国学者研究质量问题的视野,也向国外的学者传播了中国质量发展的一手情况,促进了国际间的质量学术交流与合作。

    良好的培养机制让武大质量院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相当抢手。今年就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平田早在实习时就已经被用人单位看中,希望签约。后来他又收到了更多单位送来的“橄榄枝”,最终签约了一家大型集团。“价值观、批判性思维、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融入社会的能力、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成为王平田在武大质量院学习总结的关键词。

    作为全国首创主要以劳动力要素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为研究领域的宏观质量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研究院,10年来,武大质量院已累计培养693名全日制和在职硕士与博士,成为中国质量人才教育培养的摇篮。

    “学质量,到武大”,已经成为武大质量院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从连续举办质检系统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到首届中国五金企业家卓越绩效研修班和系列企业质量战略创新研修班,再到广东省市领导干部质量强省工作培训班……各个党委政府领导、质检系统及其他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们都纷纷来武大质量院求“质”问道,更有不少学员们在学习结束之际主动提出,要求单独或集体给质量院捐款,以支持质量院办得更好。

    走进武大质量院学习质量之外,武大质量院的老师们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传播质量知识。党委中心组学习、政府质量讲堂、企业质量课堂……程虹及他的同事们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有的地方领导在听完“讲座”之后大呼“过瘾”和“解馋”,当场就聘请程虹及其同事为当地的专家顾问。

    除了在国内各大撒播质量的种子,他们甚至将中国质量的“好声音”传播到了国际,程虹先后受邀在世界银行等重要场合发表中国质量的讲座与演讲。据统计,10年来,武大质量院已开办312期宏观质量高级研修班,累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175名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提供专业培训;并受邀在全国50多个省、市、县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其他讲坛上作专题报告,听众超过12万人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前一个十年,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源于我们有崇高的愿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和价值观,还得益于以宋琼副院长为首的行政团队默默奉献以及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一个10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全球化视野,本土化深耕’的方法论,创造更大的成绩。”对于未来10年的发展,程虹和武大质量院一起早已成竹在胸、蓝图绘就。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张 华)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