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捕获飞机上的“不速之客” 记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的一次捕鼠行动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时间:2018-02-22
    来源:

    “喂,检验检疫局吗?我们飞机上有老鼠!”某个周日11时,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接到某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报告,称其一架准备卸货的货机发现老鼠踪影。

    飞机鼠患危害性不言而喻,老鼠是携带病原体宿主,携带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在飞机较为封闭的空间,非常容易传播人,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老鼠也可能咬坏机上管线,造成精密仪器失灵,威胁飞行安全,上海机场局立即展开了一场捕鼠行动。

    紧急诱捕

    “出发!”,接报后上海机场局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紧急处置小组先期到达现场要求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核实具体情况,采用目测法对该航空器进行了鼠害调查,发现2处鼠迹,2粒鼠粪,并及时关闭舱门,在外围布放粘鼠板,做好老鼠防逃逸措施,等待专业组进一步处理。

    11时20,上海机场局应急监控小组也携带捕鼠器械到达现场,迅速采用器械法、粉迹法对机舱实施除鼠及鼠密度监测,共布放粘鼠板230块、鼠夹30只、鼠笼20只、粉块60块,并断水、断电、清除机舱内积水和食物残渣,封闭全部舱门,布下了天罗地网,只待老鼠入瓮。

    次日,检验检疫人员检查这架被“隔离”的飞机时,搜遍了舱内,用手电照遍了角落,发现布放的监测、除鼠器械均处于原来状态,竟然未见鼠影。

    工作人员结合近两年来成功处置10余起航空器鼠患经验,决定闭舱继续监测。

    狡鼠三窟

    第三日,登机检查的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在飞机前舱配餐间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老鼠足印,还有3粒鼠粪。然而,依旧不见老鼠影子。

    “既然有鼠迹,说明老鼠还在飞机上,只是这只老鼠比较狡猾,增加布控面,最大限度限制老鼠活动区域。”于是,工作人员加补粘鼠板20块,逐一更换捕鼠诱饵,做好鼠迹记录,封舱继续布控,坐等“瓮中之鳖”。

    第四日,工作人员满怀希望直奔重点区域——前舱,检查监测情况。一眼看去,白色的粉迹显得有些刺眼,布放的监测、除鼠器械完全处于未动状态。

    “难道老鼠跑了?”当工作人员茫然疑虑之时,却在飞机的后货舱又发现了2块粉块上有明显鼠迹,在后舱舱板隔热棉上发现2粒鼠粪。根据现场情况,工作人员决定再次增补30块粘鼠板,28块粉块,并继续封舱监测。

    第五日,工作人员惴惴不安地打开后舱检查,“一切又是原封不动”,大家禁不住吃惊起来。

    打开前舱,密密麻麻的除鼠器械静静地保持着原样,白色粉迹上有断断续续的老鼠足印。“今天前舱,明天后舱,这是跟我们捉迷藏吗?”此时,空气似乎变得静止。大家不免想起前不久,成功处置的一起外航患鼠事件,某航空飞行器在奥克兰机场发现鼠迹,但经过检疫除鼠就是未能抓获老鼠,飞机抵达浦东机场后航空公司再次申报,上海机场局凭借经验成功捕获一只活鼠。“难道这次出现了‘会飞的鼠精’?”

    最后晚餐

    “怎么办?”飞机在机场每停一天,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要不采用传统的熏蒸消杀。”有人现场提出建议。

    “停飞有损失,但如果真有鼠患一旦出事损失会更大,请贵局继续采取措施。”航空公司明确表态。

    “必须拿下这只乘坐飞机的‘不速之客’。”该局领导亲自到现场察看情况,并下达决心。几天来,各级领导都很关心捕鼠工作,与医学媒介专家进行紧急磋商。针对老鼠的习性和生理特点,决定选择加大含水分充足的水果做鼠饵,并细致检查鼠迹确定布放的重点区域,继续进行诱捕。

    第六日,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一早就来到了机坪抓捕老鼠。

    “驾驶舱没有”“前舱没有”一串报告令人揪心。

    打开后货舱,鼠迹再次出现,沿着一条若隐若现的足印来到配餐间,工作人员的手电照见一只肥硕的老鼠赫然被夹在鼠夹上,嘴上还残留着鲜美的果渣渣。

    “抓住啦!抓住啦!原来老鼠食物充裕着呢,这么些天只是太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捕获老鼠,并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病原体和体表寄生虫检测。

    针对老鼠身上可能携带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有疫情传播的风险,随即,上海机场局建议航空公司对整机进行全面检修、喷洒预防性药物防止传染病传播后将飞机放行。(曾 浩 邓耀华 周 宇)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