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口岸防线 守护东方大港2017年上海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大事记
2017年,上海检验检疫局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筑牢口岸防线”的重要指示,以守护国门安全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成效卓著。2017年,上海空港口岸入出境航班达24万余架次,107家航空公司在上海开通了130余条国际航线,通航国家和地区达49个,通航点282个,航点遍布全球各地。浦东、虹桥两座国际机场合体成为中国出入境航班最多的空港。2017年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上,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2017年入出境人员总量再次突破4000万人次,上海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大港。出入境国际邮轮近1000艘次,约占全国出入境邮轮总量的一半,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邮轮码头。
应对国际传染病疫情
2017年,全球暴发了寨卡、黄热病、霍乱、鼠疫等重大疫情,给上海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带来很大的压力。上海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2017年全年确诊传染病病例3130例,较2016年增长2.25倍;检出我国首例Ekpoma病毒,并获取该病毒全基因组,获得中央和质检总局、上海市领导批示表扬;成功处置1例输入性霍乱确诊病例和1例境外诊断鼠疫疑似病例,处置2起入境航空器群体性食源性感染事件,守护了国民健康安全。
探索精准检疫模式
上海局结合多年特大型口岸一线传染病防控经验,探索并实践了精准检疫模式:一是系统性开展疫情信息收集、评估和应用。定期收集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明确口岸重点防控传染病名录及实施的检疫措施。二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来自高风险国家的重点交通工具、重点货物、重点人群实施重点检疫,对来自检疫低风险国家的检疫对象降低检疫抽查比例。三是运用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自动筛选和定位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并实施精准检疫。四是全面完善联防联控机制。与地方卫生、外事、商务、旅游、教育等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疫情通报机制。与军科院、检科院开展联合实验室建设,提升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
推进出入境人员检疫智能化建设
经过多年多地调研和科研立项研发,上海局设计研发了“口岸人员智能检疫查验系统”,以应对大客流量、大疫情状态下的口岸疫情防控工作。该系统集成健康申报、身份识别、红外测温、放射性检测等多个现场检疫工作项目,具有移动自主申报、人脸识别精准测温、闸机自动拦截、高风险人员精准检疫、信息互联交互等特点,可实现无人智能化运行,以缓解人力资源压力,创新入境人员检疫模式,提高卫生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2017年该系统已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安装应用,2018年将在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安装应用。
建立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快通道
上海局主动破解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前置审批难题,应用国际通行风险评估做法,在全国率先建立特殊物品风险评估模型。组织专业团队收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26项进口规定,对各国风险评估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开展政策研究并制定9项操作规程。组织近50名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科研单位和知名院校的专家,组建风险评估专家组;建立高风险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技术体系和信息平台,实现评估无纸化、流程标准化。全年完成风险评估项目551个,评估时限缩短33%,惠及75家生物医药企业,打通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快通道,张江地区生物制品通关时间从2-3天缩短至6-8小时。2017年,上海口岸入境特殊物品48573批,同比增长55.8%,货值345975万美元,同比增长29%,在确保国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快速增长。
加强高风险特殊物品事中事后监管
上海局主动建立特殊物品“研发单位分类管理+产品风险分级”的多层次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将监管措施与研发单位的生物安全能力、信用管理水平和产品风险相结合,推行差异化通关监管,为在全国口岸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探索实施特殊物品等高风险产品的精准监管、溯源监管,严把安全底线。一是推进高风险特殊物品溯源监管,通过加贴唯一编码等手段,对企业在境外启运、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与属地局后续监管进行无缝衔接,实现对进境特殊物品的全程监管、闭环监管。二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通过企业资质评估、生物安全能力控制、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考核管理。三是开发实验室检测技术,建立高灵敏、多靶标、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实现对入境特殊物品的符合性和安全性检测项目全覆盖。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卫生监督执法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抓准法律要求强制性和执法手段人性化两个关键点,转变执法方式、突出执法实效。复制推广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照分离”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改革举措,通过“卫生监督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互联网+审批”,完成许可标准化、全程无纸化、分析数据化。完善修订许可申请材料28处条款、公示明确审查依据文件41个,提高许可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许可办结时限提速41.95%。试点开展国境口岸卫生许可当场办结和提前服务项目,避免企业因选址不当等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执法对标工作,建立口岸餐饮单位卫生监督执法结果动态公示制度,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超40%。引入“大地主”管理模式,推行储存场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改革,大幅提高监管效能。
保障重大国际活动口岸安全
为保障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安全,上海局制定《保障2017年重大活动上海口岸核生化反恐工作方案》,完善核生化监测、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规程,并为口岸现场配置生化战剂毒剂检测仪器设备。6月,召开反恐工作推进会议,落实各单位“一把手”签署反恐责任书。7月至9月,邀请反恐办、公安消防等部门专家,举办多期反恐应急处置培训。在口岸单位累计举办了20多次核生化应急处置演练,并在国际邮件中心、洋山港举办邮包化学涉恐、生物涉恐专项实战演练,各联检部门共同参与演练。开展涉恐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发现、整改隐患薄弱环节。上海局全年检出核生化超标事件722批次,浦东机场外籍旅客携带物检出镅元素,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纸币核辐射超标事件。
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
为提高国际航行船舶出入境查验工作效率,便利船舶进出上海口岸,根据《关于建立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上海局联合海事、海关、边检等部门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将原来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口岸联检手续,压缩至45分钟以内,助力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效率,参与研发“单一窗口”船舶联合登临系统。2017年,上海局参与实施联合登临检查工作21次,对“中远印度洋”联合登临检查工作被中央电视台作为探索服务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举措,进行现场直播报道。
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局积极推进浦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建设,增加传染病监测体检服务网点,推进上海市张江核心园人才办事窗口无否决权改革试点,提高传染病监测体检的便利度。与浦东新区和自贸区建立合作协议,共同签署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合作备忘录》,打通人才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了“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为外籍人员来华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中央和上海市“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及其家属、浦东新区“科创中心”建设引进人才以及跨国公司外籍高管及其家属等人群对象的入境传染病监测体检提供“绿色通道”专项服务,持续开辟国家和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传染病监测体检的“绿色通道”。2017年,共为93人次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便捷体检服务。
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
2017年,上海局与上海市旅游局、商委等部门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对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宣教,加强对出境游客和外派劳务人员的旅游行前健康咨询和在途健康指导,建立部门联系人制度,保证信息畅通等工作。积极参与上海市境外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截至2017年底,该平台上传信息64.9万余条,准确率超过99%。联合地方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口岸艾滋病防控及宣传工作。通过上海市旅游委公众微信号“乐游上海”,发布国际疫情信息和旅行健康知识,服务国民健康。不定期派出检疫和医学专家为出境游团队以及外派劳务团队等进行授课,提升防病意识。
上海检验检疫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奋力开创新局面。
应对国际传染病疫情,守护国民健康安全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探索精准检疫模式
保障重大国际活动口岸安全
推进出入境人员检疫智能化建设
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
建立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快通道
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引进工作
加强对高风险特殊物品事中事后监管
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和服务人民健康
(王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