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学术评价标准面临挑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4-08
    来源:

    在当前的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以及机构之间的协作日趋普遍,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往往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在专业期刊上刊发的多作者署名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多。近年来,作者人数大于50的论文数量急剧增长,甚至还出现了作者人数大于1000的论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主任研究员大卫·蓬蒂耶(David Pontille)近日在该中心官网发表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随之而来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学者。

    评价机制弊端造成署名增多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是对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蓬蒂耶表示,但当一篇文章有数十个甚至近千个作者时,就很难判断其在相关研究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作出的贡献。这样的多作者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论文的署名作者数量纪录也不断被刷新。2015年在某刊物上发表的一篇物理学论文署名作者竟多达5154人,尽管这篇论文给出了到当时为止有关希格斯玻色子质量的最精确估算值,但其长达20余页的作者和研究机构名单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学术论文的署名作者不断增多是从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的。由于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并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艰苦努力或出色的天赋就能取得的,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众多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因此也就产生了团队合作中组织和个人贡献评价方面的问题,既需要充分认定每个参与者的个人贡献,也要肯定做好组织工作保证研究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折中措施,多作者论文逐渐增加。

    此外,研究成果的出版在对科研人员的定期评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多作者论文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研究成果的出版是学术研究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重要性可能各有不同,但每一篇论文获得专家认可,在专业期刊上发表都代表了人类在学术认知、知识扩展方面的一定进步。同时,学术出版也是将新成果的所有权归属于科研人员的方式,通过在拥有良好声誉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署名文章,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以便在自己的科研生涯中获得提升。随着论文署名与各种评估、资助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照顾所有相关者,即使这个相关者的贡献可能仅仅是为研究提供了仪器,他们的名字也会被添加到作者列表中,多作者论文的数量自然也就进一步增多了。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