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建设

    作者: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8-04-23
    来源: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态度。

    上海自贸区秉持着怎样的理念推进建设?对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如何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推进建设?

    近日,海南省考察团第五团在上海自贸区考察学习期间,与自贸区有关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专家们的分析,给了成员们不少启发。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上海自贸区取得的成绩与四大方面分不开。

    一是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制度创新,上海进行了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孙元欣说。

    二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对标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做。”孙元欣举例说,“在建设初期,上海自贸区制定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是对标美国;工商登记改革对标中国香港,口岸效率对标新加坡。”

    三是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风险防范。“问题导向”注重找问题、找短板;“需求导向”关注企业的需求。

    “海南有后发优势,要聚焦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孙元欣建议,比如服务业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许可证,可以探索放开一些领域。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面,“单一窗口”实施过程有五个渐进层级,目前上海只做到第二级,即监管型“单一窗口”。海南可以进一步加大探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认为,支持海南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面积大的好处和难处。好处在于可以推进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其他自贸区发展受限的产业;可以从全球资源配置角度布局发展等。难处在于面临人才、技术等发展瓶颈;地区发展参差不齐,层级多;要防止次生风险,做好预期管理等。

    “海南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推进自贸区建设。”尹晨提出,最重要的是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把贸易便利化做透。结合上海自贸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提出要争取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进发展。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郑海鳌介绍说,发展中国家非常关注自贸区的建设,一些国家正在积极着手推进相关开放区域建设。自贸区的建设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但在一些领域发展中需要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强化法制保障;要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推进贸易便利化等相关工作。

    (本报海口4月22日讯)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