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寻找变革的新标准、新动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5-02
    来源:

    站在新时期新起点,我们面对着“非常理想又特别现实”的变革之路作深入的反思,为未来的发展定向、赋能。

    犹记得2015年10月,我们十四中人面对时代的要求,在教育局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主动进化”——在“原班人马,本土教师,生源不变”的情况下嫁接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进行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迈出了学校变革的第一步。从一所那么普通的学校,仅仅两年的时间,一下子站到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我们用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努力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学校的转型:机制转型、课程转型、教学组织形式转型、师生关系转型、空间转型等。

    但是,我们也都清楚,学校改革还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机制和文化。经过扁平化、分布式、双向聘任等工作,保障学生中心的机制初步框架建立起来了。但是如何让机制激发每个人的内动力,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为自己赋能、赋值,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学校的价值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好,说根本点就是目标和愿景还没有很好地达成一致。

    二是质量。我们行动纲要中倡导和强调这样的价值取向:“不唯学考,赢得学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学考成绩的统一。”改革必须要向社会交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其中必须要有分数支撑。我们要分数,但是我们不单纯追求分数、不过于追求分数,要探索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分数之路。

    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在行动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下一步变革用什么来支撑?要用机制、用课程、用资源的重新整合。但,关键是“人”,依靠我们自带发动机的每个人主动进化的力量、研究的力量、学术的力量,这就是新动能。

    我们追求有质量的教育的每一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就一定要有标准。所以我们要研究标准,研究时代背景下,基于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下的“新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我们才能收获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过:“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就必须保持前进。”这很符合学校现在的状态。我们已经从推着自行车走,到骑上了自行车。目前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行车既保持平衡,还要保持快速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需要我们自己不断校准,不断激发新的能量,以保持向着目标前进。

    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我们的育人模式模型的底座是价值观:办学观、学生观、教育观、人性观;育人的途径是选择性的课程和分布式领导,实现全科、全员、全程育人;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拥有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经将这样的育人模式形容为:“放得天高地阔,收得斩钉截铁。”为了追求教育的本质,我们的育人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打开。打开,就是要创造一个自由、自主、个性生长的学校生态。一个适度失控的生态,才能激发生长的力量,但放得越开就越要收得住。这里的“收”就是要有“标准”。

    学校中的每个人、每个环节都要研究标准,研究符合规律的标准。用价值认同,用自我的赋能、赋值来驱动成长和发展,这就是新动能。教师要研究怎么让学生学习好,就需要研究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动力;服务部门要研究怎么快速响应一线的需求,让自己的服务有流程、有标准;校务委员们要研究怎么“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施展才华的舞台、幸福成长的家园”。也就是说,研究如何在提供有标准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那么,怎么寻找到新动能、新标准呢?可以从痛点、难点中去寻找,从抱怨中发现。以教学为例。

    首先请教师思考一个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和我们是目标一致的同道中人吗?

    当学生没有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学生只能够使劲去理解教师到底想让他怎么做。这显然很困难。我们面对面一对一沟通都很容易出现误解,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是不是更困难?而且每节课那么多内容、那么多环节。也就是说,其实在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和学生并没有同道。所以,教师和学生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具体到每个单元、每个课时。

    这就是基于标准的学习。当然这个学习目标如何拟定才科学、恰当,这背后又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事情。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充分达成、如何评估又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东西。教师可以寻找自己的研究点,越具体越好,越具体就越深刻,一深刻就水落石出,一水落石出就接近本质。

    “聚一帮有情怀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教育人的选择,也是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我们一起聚焦新标准、新动能,再一次扬帆起航,继续发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本文节选自他在学校春季年会上的发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