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掌握进口塑料食品接触产品新标准
企业应掌握进口塑料食品接触产品新标准
□ 施培聪 赵现锋
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系列标准逐步实施,为规范和加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保障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公告(2016年第31号),公告中要求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按照我国对食品相关产品的规定和标准实施检验。
新标准对迁移量的合规性测试条件要求更加科学、合理、严格,同时对添加剂、标签标识、原材料要求和特定材料的微生物限量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产品标识的信息要求,首次提出了符合性声明的传递,使产品信息相对来说更加透明。符合性声明是有效评估产品安全的关键信息,需要上游生产制造企业将其生产原料和使用添加剂情况传递给下游产品使用企业,信息传递涉及整个供应链,专业性较强。
按照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塑料食品接触材料进口需由进口代理商或货主等货物相关方,提供符合性声明,符合性声明主要包括原料和添加剂使用、产品总迁移量符合性和产品受限物质信息三部分;同时还要进口代理商或货主等货物相关方提供CNAS认可的总迁移量报告。
在新标准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口岸遭遇执行难问题,导致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口量大幅下降,以深圳口岸为例,自2017年10月19日新标准实施,至2018年2月26日,共进口食品接触产品167批、货值145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45%和53%。操作难导致进口企业在关前望而却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具总迁移量报告的实验室认可范围偏小。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总迁移量报告需由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但国外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不多,或是知名度不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代理商能提供CNAS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总迁移量。许多代理商只好先将货物运抵口岸,然后再送样检测。由于检测时间较长,无形中大幅拉长了通关时间,影响通关效率。
二是原料和添加剂使用信息传递困难。许多商家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是直接从境外市场或电商处采购,销售方对原料和添加剂的情况不了解;再则,这些进口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普遍具有金额小、数量少和品种多的特点,货物周转流程不透明,常常是几经周转后才到采购商手里,追溯到生产企业,了解其生产原料和添加剂的情况有诸多困难。作为中间代理商的供应链企业,在贸易双方的话语权不大,搜集并获得原料和添加剂信息的成本远远大于获利,销售方也不愿增加成本去提供这些信息。供应链企业因成本和没有信息来源因素,要填写原料和添加剂的符合性声明也就无法谈起。
三是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添加剂信息能力和意愿偏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入门门槛较低,技术要求不高,生产企业只要购买一些注塑机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就可以按配方生产,而对于其中的配方内容以及内在原理,知之甚少;即使有些关于添加剂的零散资料,由于生产企业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往往没有能力准确描述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添加剂信息。因此,在生产环节很难提供准确详细的材料及添加剂信息。加之有些涉及商业机密,塑料原材料的企业有意隐瞒添加剂信息,导致原材料提供的添加剂信息不全或缺失。
新标准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通用安全要求、原材料和添加剂授权使用的物质清单及限制要求、各材质产品的安全要求,以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检验监管体系。此标准虽然不失为一个完善的体系,但现实执行却有诸多困难,存在落地难的问题,为了便于操作,使新标准体系更好落到实处,有关各方还须循序渐进,统筹推行。
一是企业应掌握新标准,积极应对新变化。由于新标准执行时间不长,企业误以为新标准变化不大,没有好好研读新标准,对新标准了解有限,有些合规性检查的信息没有按要求提交给下游企业,导致成品所需要的信息不全,进口受阻。如果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成品的制造商,都知道标准的要求,在送样检测及供给下游企业时按标准提供信息,那么各相关方获得信息将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而这过程所产生的成本,也能为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成品的相关方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因为大多数材料及制品经过第三方认证后,才会提供给下游企业。如果第三方检测企业能在检测报告增加合规性内容,不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合规性内容也更为专业、准确、可靠。
二是扩大总迁移量报告互认范围。考虑到国外CNAS认可的实验室市场份额不大的现实,可以认可一些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总迁移量报告。通过抽查的方式复核该机构报告可信度,如果出现异常,再重新进行评估,必要时可以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另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建立总迁移量检测报告数据库,对于同个生产企业生产的同款产品,不同进口代理商在全国各个口岸可以通用。这样,可以降低进口方的成本,促进国际贸易。
三是发布面向国际的多语言版本标准。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与国际的贸易越来越大,有必要提高新标准的宣传力度,让国外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企业,了解掌握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要求。将标准翻译成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是加强对外宣传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提供这些外语版本的标准给口岸执法部门使用,通过执法部门,将标准要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传输给生产企业及供应链等相关方;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将这些外语版本标准内容向全世界发布,方便国外了解学习国内的标准要求。
四是分类管理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的执行要考虑可行性,由于添加剂等信息的传输涉及整个供应链、消费者及生产企业,短期内从无到有,做到有效传输,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应把风险较高的婴幼儿产品单独列出来,要求企业按标准填写添加剂的有关内容,而对于风险较低的成人使用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则根据标准推进的情况,设立一个缓冲期,暂时只是推荐提供添加剂的信息。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障婴幼儿产品的安全,也能够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一旦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进标准体系的实施。
总之,一个标准体系的执行,既要考虑科学性、系统性,也要考虑到可行性、必要性。新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是一个相当完善的体系,是对旧标准和旧管理模式的一次巨大的跨越,但也要考虑到推行的节奏及轻重缓急,这样才不会对行业的经济活动产生明显冲击,同时兼顾到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卫生安全和行业平稳发展。
(作者单位:皇岗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