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大讨论:“闪电走在雷鸣前”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前行,都离不开哲学的引领和驱动。回首40年前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我们不能不被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所具有的勘破思想迷津、清除观念障碍的磅礴力量所惊叹、所折服。正是凭借这场足以彪炳史册的思想大讨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在思想路线中的核心地位,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走上正轨坦途。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同名文章,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引起全党强烈反响,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讨论。它表面上看是一次观念交锋,实质上还是一场政治较量。正是在这场严峻的较量中,哲学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其固有的反思本性和批判功能得到充分释放和有力彰显。
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盛。德国诗人海涅称赞:“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马克思对这句话高度认同,并据此推断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特别需要以“思想的闪电”来照亮浑浊的大地。为了进一步阐释思想的伟力,马克思还郑重而严肃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新的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脉搏和先声,是时代前进的引擎和号角。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生的两次历史性变迁,都是在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指导下完成和实现的。
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全党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要义,以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为认知方法,不断打破本本主义的束缚和教条主义的拘囿,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另一次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以科学实践观为坚实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方法、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蓬勃生机和巨大活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及国际话语权、世界影响力空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这里面,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就是这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一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通过这场从哲学角度破除陈旧观念的大讨论,融解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左”倾错误思想,把全党上下从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起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征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理论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当代建构。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要运用这一新的指导思想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紧紧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和稳定、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等重大关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者为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