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借助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融合发展
埋下‘标准种’ 开出‘产业花’
山东烟台借助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融合发展
□ 孙洪安 本报记者 朱文达
“埋下一颗‘标准种’,开出一片‘产业花’。在农业标准化的引领下,烟台市走出了一条‘一个乡村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的发展道路,使农业融合发展的态势生机初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烟台市质监局局长王文锋表示,截至目前,该市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26个、省级4个,数量位居全省各地市前列,覆盖面涉及种植、加工、养殖、旅游等多个领域,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培育农业标准化项目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烟台市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针对产业结构特点开展深入分析,以引领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紧密结合实际培育一批新的示范项目。
据王文锋介绍,去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的第9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中,烟台市3个项目名列其中,分别为蓬莱海洋健康养殖、牟平海洋水产综合养殖和莱州石斑鱼陆海接力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均为海洋水产养殖领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如今,在烟台,蓬莱美丽乡村、莱州金城镇美丽乡村、莱阳濯村新型城镇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先后获批立项。烟台市还引导示范项目承建单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建设成果有据可考。
为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协同共进,烟台市先后印发了《烟台市推进“山东标准”建设项目部门任务分工》《标准化工作资助办法》等文件,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烟台市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依托,不断拓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新领域。蓬莱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从单一的葡萄栽培种植发展为葡萄酒综合生产基地,由质监部门协同当地葡萄与葡萄酒局、农业局和旅游度假区管委等11个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旅游全过程的标准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迅猛发展,提升了全市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
激活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农业基础强,制修订农业标准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烟台市通过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据统计,目前,烟台市制定了红富士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等4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刺参浅海网箱养殖技术规范等140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一大批“烟台产”优质农产品上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烟台市质监局还联合农业局,印发了涵盖10种水果和蔬菜的《烟台市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编制了苹果、莱阳梨、海阳白黄瓜、烟台绿茶等栽培技术规程和莱州梭子蟹、大菱鲆、半滑舌鳎等养殖技术规范,将39项种植、养殖类技术规范发布为该市地方标准,助力烟台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将强化培训和引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市农业融合发展。”王文锋表示,下一步,烟台市将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和标准知识宣传,加强专业培训,完善队伍建设;对在建示范项目加强指导帮扶,提高标准化技术服务支撑和标准执行力度;与农业、旅游、交通、民政、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配合联动,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