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以教研组标准打造备课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时下,学校教研组建设遇到了“瓶颈”:一些大规模学校一个学科的教师多达五六十人,统一进行学科课程教研活动不仅难度大,效果也不佳。于是,大多数学校纷纷强化了备课组建设,以年级为单位来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由于人数少,这样的年级学科教研活动更容易组织,效果也更好。

    然而,加强备课组建设也带来了新问题。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往往更多关注某一年级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很难从学科整体建设的角度来加以规划与统整,不利于整个学科的发展和优秀学科教师的培养。鉴于此,有人提议要将同一学科所有教师组织起来,每周集中进行1—2次教研活动,以推动教研组建设回归本位。

    的确,这样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实践效果往往流于一般化,甚至存在教研组活动“走过场”的弊端。笔者私以为,与其强行把同一学科所有备课组教师每周一次召集起来,集中进行所谓的学科课程建设教研活动,不如换一种思路,引导每个备课组按照教研组标准加以打造,吸纳教研组的学科建设整体架构与引领功能,来丰富完善备课组的职能,岂不更好一些?

    若学校按照教研组标准来打造备课组,则需要学校管理者选好几个年级的学科备课组长,学科备课组长将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所选的备课组长应该是学科的行家里手,能够站在学科课程建设高度,组织备课组的所有教研活动,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本年级学科视野。俗语有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学科备课组长这样的“火车头”,就可以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水平和层次提升到大教研组的高度上。

    同时,这几个年级的学科备课组长还要依据“德艺双馨”的标准推选出学科的大组长,以发挥学科课程建设架构及引领的指导作用。在召开备课组学科教研活动时,先由大组长提前组织召开学科备课组长会议,安排好关乎学科整体思维和系统性的教研任务,再由学科备课组长分头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落实好上述任务及要求。如此一来,按照教研组标准打造备课组,就可以将原先教研组的一些功能有机整合到备课组建设中去,有效避免集中参与人数众多的教研组教研活动带来的弊端与问题。

    当然,有人会质疑:备课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重视本年级学科教研操作层面的探讨与研究,轻视甚至忽视有关学科整体建设及系统性的教研内容呢?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要求学校层面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备课组教研内容研讨及组织实施的监管,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例如,学校可以出台备课组教研管理规定,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把有关学科整体建设及系统性的教研内容作为备课组每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来安排,并且要予以督查,促使其将任务落实到位。如此,便可有效避免备课组过分偏重本年级学科具体事务研讨的弊端。

    此外,按照教研组标准打造备课组也会遭遇这样的质疑:这一做法虽然有利于备课组本年级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但跨年级学科教师间的切磋与研讨是否就会相对弱化?其实,学校管理者可要求同一学科备课组之间多开展“异课异构”“异课同构”等跨年级观摩活动,也可开展形式活泼的跨年级小团队教研活动,或开展跨年级学科教师“师徒结对”等活动,以促进跨年级学科教师的深度研讨与交流。

    综上观之,在较大规模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人数偏多的情况下,按照教研组标准来打造备课组,突出备课组的学科思想建设,优化学科整体架构及系统性教研活动的开展,并辅以适度的、形式多样的跨年级学科小主题研讨,是当前有效破解超级大教研组统一集体活动效果不佳的可行举措。这值得较大规模学校的管理者们一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