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黄理纳:走向世界玩具标准舞台中央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

    黄理纳:走向世界玩具标准舞台中央

    □ 本刊记者 张启甲

    4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作为前沿窗口的广东,首先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聚集区的试验田和出发地。

    玩具制造业是广东“三来一补”(外商来料、来样、来件和补偿贸易)贸易方式的开路行业之一。引进之初的1980年,广东玩具出口货值仅400万美元,至2017年基本保持在170亿美元上下,40年增长了4250倍。

    中国是当今世界玩具的制造大国, 年生产全球70% 以上的传统玩具, 产品行销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盟80%、美国70% 的玩具均来自中国。广东,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背倚广东玩具业强大的发展态势,广州海关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积极发挥检测技术和信息优势,在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外贸、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下,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密切追踪境外技术标准、法规发展动向,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出口目标国和地区最新、最准确的检测技术方法等,为确保出口玩具产品安全合格、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立于1990年的该中心玩具实验室,是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国家玩具检测行业中首家能力验证提供单位,制定了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等20多项国家标准、中国首个玩具国际标准ISO 8124-6,现同时主持制定了4项国际标准,成为提高中国在玩具国际标准领域话语权的策源地,帮助中国玩具行业从处处被动受国外标准牵制,到主动登上国际制标舞台,实现华丽转身。

    实验室副主任黄理纳连续22年从事检验技术、标准研制及国际贸易措施研究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在玩具领域代表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作为组长,他主持制定的GB/T 22048-2008“玩具及儿童用品 聚氯乙稀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正式发布,成为被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认可的首个中国国家标准;

    作为召集人,他主持制定了中国首个玩具国际标准:ISO 8124-6: 2014“玩具安全?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代表中国参与制定了国际玩具安全最高要求的欧盟玩具安全EN71-3: 2013“玩具安全 特定迁移元素”以及我国最重要的GB6675系列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

    他从2007年开始,代表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完成了玩具安全著作《玩具安全测试及法规》《出口玩具技术指南》的编撰工作;

    多次承担原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和中美、中欧等组织的玩具安全研讨培训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玩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81)建议委员会(Adivisory Panel)委员;

    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玩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N/TC52) 中国唯一观察员;

    广东省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19)牵头人;国家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备)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客座教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制定ISO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获专利5项;是我国玩具婴童用品标准化及检测技术领域带头人;今年7月,广州海关推荐黄理纳为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又获殊荣,再次引人关注......

    在这些粗线条概述的文字里,我们更想回望黄理纳与玩具结缘、与标准同行所走过的那条路,倾听他那些令中国、令世界玩具行业因他而骄傲的故事;20多年来,他秉持工匠精神始终如一,执着追求,成为融入改革开放洪流中的先进代表。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本刊记者走进黄理纳的实验室、办公室和他聊过去、问细节,一点一滴、一帧一画,不断拨动着他记忆的回溯力,前后历时2个月,对黄理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本期《改革开放40年——产业见证变迁》特别策划,和你一起回望黄理纳的来时路。

    40年改革开放,为中华大地数以亿万计的奋斗者,提供了茁壮成长、改天换地的巨大舞台,黄理纳就是这亿万奋斗者中格外幸运的一个。#p#分页标题#e#

    从追风少年到青年才俊;

    从取精用弘的默默无闻,到一马当先的行业翘楚;

    从成为国内首位派驻欧盟玩具标准化委员会观察员,到推动中国从“执行国”成为拥有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国”的践行者;

    黄理纳以谦逊的态度和意志,靠着一股子勇气、一股子劲头,在学习世界、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勤奋前行,把平凡的岗位看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点点星光闪亮银河,书写篇章,创造历史,见证时代。

    从仰望星空到“宇宙星盘”

    正走在太阳系深处、76年才接近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点燃过无数人追求科学的梦想。

    1985年11月,彗星到访地球时,湖南株洲二中的14岁少年黄理纳,也成为观测人群里的追星族。

    在那个时代,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和主旋律。

    在凛冽寒风中,作为学校天文观测组组长的黄理纳带着小伙伴们裹着厚棉衣,用历时一年的准备和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拿着一份联系美国NASA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寄来的最新哈雷彗星轨道数据和星图,在山头连续鏖战十多个昼夜,观测、追寻、记录了那个“毛茸茸”的星体从闪现、移动到消失的全过程。

    看了彗星、拍了照片、完成了观测报告,他将哈雷彗星观测报告写成了一篇记述观测过程的“大文章”,寄往“全国中小学生哈雷彗星观测通讯赛组织委员会”,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被推荐参加1986年3月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哈雷彗星观测春令营”广西北海观测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少年黄理纳在追星,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27 岁的文艺青年易介南,却在追逐少年黄理纳的足迹中,创作出一篇中篇小说《对天空有兴趣的孩子》,小说发表后同时将其改编成儿童文学剧本《彗星》,在1986年举行的全国首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成为五部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奖作品之一。

    彗星走了,黄理纳的天文宇宙梦还在持续。

    初三毕业后的那个暑假,父亲从工厂带回一本当时的高技术书籍《计算导论》,无意间激发了他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在查资料、对术语和算法的钻研中,逐渐进入到程序数据、CPU、存储器,掌握了BASIC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原理和语法特点。高中时赶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献给学校一批电脑,当时属于最先进的、美国产的APPLE-II、俗称苹果2计算机,难得的机会,让小小少年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天文软件的开发之中。

    一时间,抽象的天文学理论与计算机语言,在黄理纳的头脑中激烈地碰撞。他运用刚刚(1986年3月)获得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银奖、株洲人黄道芳发明的“宇宙星盘”及“运动地心说”原理,将各项功能利用BASIC语言、程序、算法等,以绘图形式在计算机中呈现,使它由一个实物性的手动星盘变成了一个电脑星盘。

    1988年12月2日,《中国电子报》刊登题为“中学生黄理纳发明电脑星盘”消息:

    “能演算出不同年代的天体运行规律,绘出地球上已知经纬度的任意点和任意时间的天象图;可与天空中的星体同步运转;若与彗星、行星、小行星、流星等天体的初轨程序相结合,即能显示出星体在空中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星盘还具有各类时间与北京时间的自动换算等功能,在天文观测、天文演算、教学、航海、测绘、考古等方面,具有功能强、准确直观、使用方便等广泛用途。”

    “黄道芳对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发明及其使用价值,给予很高的评价。”

    1989年5月,18岁的黄理纳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当华夏大地传颂春天故事的时候,埋头寒窗的黄理纳,已经在用电脑敲打着洋洋万字的毕业论文,从那时起,他便确定了要开启自己的南风窗。

    机缘演绎出新故事。

    1993年7月,黄理纳在招聘会上看到了一家当时的广东高科技企业——“京粤汉字电脑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老总,正是原株洲市科协副主席、曾主管青少年科协工作、对少年时的黄理纳印象甚好、视其为计算机人才的张涌林。#p#分页标题#e#

    “当时张总给的待遇很好,希望我安心留下来,给解决广州户口,还解决宿舍问题,并让我动员同学也一起来,待遇相同。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的馅饼,我很快动员了我浙大、中大的几个中学同学落户广州,准备一起进‘京粤汉字电脑公司’。”说起这些,黄理纳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但是,在大四邻近毕业的忙碌之中,他又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考虑再三,他最终抵挡不住对学习的渴望,决定先来广州读研究生,开始了知识的积累。

    一旦钻进去就像匹脱缰的野马

    1997年前后,日新月异的中国玩具制造,在走过一段蓬勃发展期后,因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市场受挫,玩具业艰难维持。

    这一年的5月,原广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招录技术人才,黄理纳前往应试顺利过关,成为了一名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技术人员。

    那时节,国内的玩具官方检验机构因缺乏检测技术、高端检验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检验实力与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差距很大,国内出口玩具生产企业不得不花费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时间,找外资第三方检验。

    如此背景下,黄理纳看到的不是悲观而是天地,是发挥才干、施展能力的广阔天地。

    很快,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位“伯乐”——时任原广东商检局玩具检验中心主任李炳忠,他们目标一致,就是要尽快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赶追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步伐,让中国官方检验机构,在国际上闯出名堂!

    凭着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化学功底,黄理纳接手完成了第一个大活——建立玩具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并编写实验室玩具检测程序软件工作。

    接下来的一件事很意外,也让黄理纳很感动。

    “1998年秋,玩具检测中心因为开展国际玩具实验室认证和进出口玩具化学检测工作需要,购买了第一台、当时算很高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当时的玩具检测中心还没有化学实验室,而李炳忠主任要我主持建立玩具化学实验室的工作,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鞭策,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用工作、用业绩去证明。”

    经过废寝忘食的紧张准备,黄理纳与同事们同心协力解决了在国际玩具检测实验室认证中最高、最严的香港HOKLAS评审要求的化学问题,帮助实验室成为了国内最早获得世界权威组织认可的玩具专业检验机构。这意味着,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可以被世界上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国内的玩具生产企业再也不需要跑到香港,甚至国外送检了。

    爱做事、想做事的黄理纳,一旦钻研进去,就像匹拽不住缰绳的野马。

    很快,他又进入到研发一套先进的针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原始检测数据,用于玩具化学测试数据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开发工作之中。他梳理流程、选择方法,把相关的测试流程、“原材料”“零部件”“样品拆分”“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专业要素所涉及的内容,做计算机优化,编写出一套ToyLab LIMS程序软件。

    这次研发,他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多文档”用户界面等计算机技术,将ICP中提取的原始检测数据代码,直接转换成LIMS可操作的数据,在经过质量控制和光谱校正后,对检索的相应玩具安全标准进行合格判定,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单,在玩具检验中实现了从“化学试样准备”到“ICP测试数据转换”,再到“化学测试结果报告单”的全过程计算机自动化处理。

    当他把这个用在实验室熬夜打地铺、吃外卖和泡面换来的LIMS系统,在实验室成功上线后,大幅度提高了玩具实验室的检测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也很快得到了玩具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以至于后来国际最大的玩具公司Mattel公司看到这个软件后都要求购买。

    从此,实验室的检验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但在国内走在了前端,还逐渐追赶上国际先进检测机构的步伐。

    中国是当今世界绝对的头号玩具制造大国,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玩具均产自中国。在玩具制造中PVC 塑料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玩具原材料。在各发达国家中,玩具及儿童用品安全,是国际重点关注和高度敏感的消费品安全领域,欧洲又是全球对于玩具安全要求、技术法规及标准更新最为频繁、指标最为严苛的地区,长年以来,玩具一直占据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召回最多的一类消费品。#p#分页标题#e#

    1999年,整日忙于玩具信息系统开发、化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黄理纳留心到一条有关邻苯二甲酸酯的行业内、却是国际玩具同行间的新兴热点话题,欧盟国家和其他14个欧洲国家在这一年的12月,首先提出了一项禁止在儿童玩具生产过程中使用6种可能产生生殖毒性的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并且是每三个月延期一次这项临时禁令。因为根据德国的研究表明,在化妆品、玩具、食品包装中,这种危害健康的增塑剂中某些类别会影响胎儿或儿童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被小孩吸吮后,还将危害其肝脏和肾脏,造成儿童严重的健康安全问题。

    增塑剂在工业上是对塑料起到软化作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化学添加物,因成分、用途、毒副作用的不同,而分为许多种类及型号。使用安全无毒、符合标准的增塑剂,对提高儿童玩具产品的耐用性和柔韧性至关重要,缺此不可。

    然而,在百余种增塑剂中,哪些种类、型号是可作为儿童玩具的生产,在当时的国际、国内行业间却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关注增塑剂的问题,管理机构也只有笼统的要求“不得添加、不能使用”等,却没有检测方法,也没有哪些种类可供选择,哪些是明令禁用,如何控制限量指标等统一标准。

    没有标准就等于没有规则、没有目标,就会使这个行业乱象丛生,也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玩具的出口。

    黄理纳盯上了这件事,最开始的想法是先做积累,有机会自己编写一套标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8年11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欧美消费品安全峰会上,我国与欧盟就玩具标准制定的信息沟通、协调等达成协议,同意中国参加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玩具标准化工作(简称欧盟CEN/TC 52玩具标委会)。

    路通了、门开了,但是当时中国和欧盟还没有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有合作关系。以什么方式去?派谁进驻、谁去发声、代表性、认可度、影响力等等,摆在了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领导面前。

    在遴选、磋商、推荐、批准、委派等漫漫150多天后,黄理纳脱颖而出,被批准以ISO观察员的身份代表ISO参加欧盟玩具标委会。2009年4月16日,这是黄理纳作为中国玩具标准制定人和ISO组织观察员身份,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欧盟玩具标委会第48届年会上。

    从名不见经传到为玩具业界所熟知,在黄理纳脱颖而出的背后,其实有着许多的故事。

    黄理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眼神清澈而笃定,给人一种自然而亲近的感觉。正是这份亲和力成为黄理纳名片的象征,“中国纳”“LiNa黄”常常挂在国际同仁的嘴边。

    黄理纳说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男,有理性思维、有梦想,不盲目、不逐流,只要认准的、能做成的,就会按目标、有计划地踏踏实实、步步为营,做出最好的。

    从1999年提出做增塑剂测定的申请,到2000年4月拿到批复,黄理纳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制标人的。

    白天,黄理纳在忙于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中,将关注点从原来的照着标准做,转移到为什么要这样做;下班后回到家,忙完妻子分派的简单家务,又接着在书本中钻研,不断开拓视野。

    2001年开始,国标委开始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改革试点工作,玩具在首批6个产品标准中被列为第一。为对接国际标准,当时的玩具国家标准委秘书长张艳芬,还专门请来了香港的玩具专家Intertek的Paul YAO等业界翘楚,共同参与中国强制性玩具标准的制定,这为打开黄理纳的制标思路、开阔眼界影响极大。

    2004年年底,黄理纳跟随国标委访问团来到巴西,接触、见识了别国在儿童玩具制标方面的先进思路和研发方向,也正是在这次出国考察中,他觉得制定玩具增塑剂国家标准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工作该启动了。

    回国后,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先后完成了《玩具检测专用仪器设备操作》《玩具安全测试及法规》等9部玩具及相关专业书籍的编撰工作,并发表科技论文41篇,翻译出版美国、欧盟、巴西、日本、加拿大等玩具安全标准,以及编写完成玩具实验室大量测试规程。#p#分页标题#e#

    2008年8月,黄理纳及其小组成员历经8年奋战,终于使国家标准GB/T 22048-2008《玩具及儿童用品 聚氯乙稀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正式发布。该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是国际上首个公开发布的玩具增塑剂国家标准。

    这一年的11月,在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消费品安全峰会上,黄理纳作为玩具组成员代表参会,有幸结识了候任ISO玩具标委会主席Christian Wetterberg先生。

    “一番沟通,特别是我向他谈到应该搞一个增塑剂的国际标准话题时,我们之间就有了那种天然的亲近感、就像老朋友一样,有许多可谈的话题。”黄理纳还说:“Christian Wetterberg先生是新官即将上任,会找几个新工作方向开拓局面以展现不同,而最应景、最符合业界所需,并已成为我们国标发布的增塑剂标准,自然会成为他的关注点。”

    2009年1月,Christian Wetterberg正式上任ISO国际玩具标准化委员会主席一职,在当年的美国纽约ISO玩具标委会年会上,便提议通过了黄理纳提出的将增塑剂做成国际标准的中国ISO标准项目立项提案。在随后还成立了ISO/TC181/WG6工作组,负责玩具增塑剂标准的起草工作,黄理纳任工作组召集人,从此,走向了国际玩具标准化的舞台。

    要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利益

    从进场听会的参与者到登台发言的会议主持人,黄理纳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蝶变。

    来自玩具实验室的同事、学英语专业的何晓红,2010年11月曾作为黄理纳的翻译,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ISO年会。

    她说,那是我们作为ISO/TC181/WG6(ISO玩具增塑剂工作组编号)召集人所作的第一次会议主持及报告,因为是第一次代表中国登台、第一次在这样高的规格、这样专业的会上介绍我们今后四年要做的国际标准项目,所以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光是在国内就提前召开了3次专家会,目的就是要拿出一个特别有分量的报告。“除我之外,这次共有4位中国专家到会。我们是提前一天抵达,一入住就开始讨论主持方案、会议报告、梳理演练各个程序,既要全面展现出我们的课题成果、中国风格,又要留出时间供专家磋商讨论,总体时长还不得拖延。”

    何晓红擦了下鼻尖的汗水接着说:“黄主任直接用英语讲,我随时准备做补充。从开场到做报告、主持专家发言、现场提问答复,中间还遇到了几个很刁钻的提问,黄主任都应对自如,会议全程我都没机会开口。后来得知,黄主任开了一晚上的‘夜车’,光是准备的提问,就罗列了二三十项,把该做的都做到家了。”

    从当年所作的英文PPT可以看到,共三个部分、16个页面、40多分钟的介绍中,包含了塑料广泛应用于玩具工业的背景、增塑剂的危害性及现状、各国的禁令、世界范围内可采用的主要标准和中国当前推行的增塑剂标准等,在提交年会讨论的9个主题中,从材料范围、样品的准备、萃取溶剂、提取方法到预处理、定量法、质量控制等,包含着黄理纳和他的团队近十年、在160多个实验室、参与对2万多个玩具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及标准差数据分析,这些实实在在的积累、科学归纳的比较、庞大的自成体系建制的数据分析,令国外同行深感惊诧和赞许。

    “很多会议代表在听到这些数据来自162家玩具化学实验室做的比对试验后,他们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国外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在他们的国家找不到这么多的、有资质的实验室,其次是长时间的,大范围的人员、资金设备的投入,只有你们中国人能做到。”何晓红表述时语速很慢,好像在还原着当时的场景。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个PPT,黄理纳从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就开始构思了。 4个多月后的2011年4月15日,黄理纳又作为ISO观察员站在了欧盟玩具标委会CEN/TC 52年会的报告席上,他制作的PPT非常明亮,首页正中上方是鲜艳的国旗,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玩具标准化工作简介》,并且在每个页面上国旗始终作为引领图标。“我就是想传递出中国标准已经进入了欧盟的标准化舞台这个讯息,中国标准人也可以拿出最新、最先进的标准和欧盟及所有制定标准的组织同场切磋、互相学习。”黄理纳说。#p#分页标题#e#

    在黄理纳制作的PPT中充分展示了世界市场传统玩具的70%,美国、欧盟进口玩具的80%均来自中国的大形势,中国标准化体系从计划、开发、修改、推行、培训、技术交流和实行强制性标准、强制性认证等均得到顺利推进,已实施25个有关安全、方法、产品的标准要求,还有14个正在开发制定中。在PPT的最后,以“中国玩具制造商的困扰”为引子,提出了“国际玩具规则的不统一和标准的经常性变化,造成玩具买家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标准、采购什么材料、选择什么方法去生产合格的产品”等困惑。

    这个话题的抛出,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对世界玩具界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体系”“怎样实现尽可能相同的世界玩具标准”的问题和期待,“留下了一个小尾巴”。

    这个“小尾巴”是黄理纳从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时,就有了要站前台、要发声、要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奋斗目标。

    时隔一年的2012年4月,CEN/TC 52年会在瑞典如期举办,黄理纳针对玩具安全测试费用高昂,严重影响玩具贸易,并且该费用最终会转嫁到玩具消费者身上等问题发表演讲,提出为了玩具行业的发展和维护玩具消费者的利益,需要控制玩具安全新标准测试费用的观点,得到了欧盟玩具标委会主席的高度认可和采纳。此后在欧盟玩具各化学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均对控制玩具测试费用进行了适当考虑。

    针对欧盟2009年6月发布玩具安全新指令中的化学部分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将增加中国玩具的出口难度及合规成本,于2013年7月实施等问题,黄理纳分别在2011、2012、2013 CEN/TC 52年会期间,连续多次提出了要求加快欧盟玩具标准的制定进程,推迟该指令生效时间,并广泛联系与会代表达成观点共识,积极与相关机构和实权派沟通、阐述,在他持续不断的努力下,CEN/TC 52采用特别的简化标准制定程序,加快了标准制定进程,最终赶在该指令生效前正式发布,避免了对中国玩具出口的冲击。

    要成为拥有话语权的标准“制定国”

    黄理纳带领他的团队推动中国由一个长期执行欧美发达国家制定标准的“执行国”,一跃成为拥有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制定国”。

    自2009年开始的五年间,作为中国主持制定的首个ISO国际玩具标准,在前无可借鉴、无从套用的困难中,很多事情只能经历了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摸着石头过河”成为常事。

    黄理纳作为组长,始终抱着一颗学习求教的心态,慕名拜访、主动结识了许多国内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支持下,多方收集玩具企业、行业组织、玩具监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前后召开了10次国内、4次国际研讨会,4次组织由200多家企业和专业检测机构参加的验证试验,积累下数千组实验数据,在涉及玩具范围、限制玩具增塑剂种类、控制检测成本、保证检测精度,并提高方法操作便利性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

    玩具类产品属利润率较低的消费品,在保证玩具安全的基础上,努力降低玩具制造商的合规成本,提高检测效率,推动中国玩具走向世界,是黄理纳始终坚定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玩具安全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反复试验、比对,他首次在ISO国际标准中提出了混合筛选测试的概念、原则、条件、计算公式、判断、报告要求的测试技术方案,从而大幅降低了玩具的安全成本,使玩具增塑剂检测费用降低了50%以上。

    在限量方面,考虑到国际间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不做明确的统一限量,而留给各国根据本国发展的不同情况自行设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玩具各国意见,其中特别关注和体现中国玩具制造业的利益,在材料的范围要求上,由传统的单一材料聚氯乙烯扩充到其他玩具材料,使之应用更加广泛。

    同时,标准还参考了同类标准的要求,对单个样品中质量微小的材料进行了豁免,在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实质性损害的前提下,大幅度减轻玩具生产企业负担。

    2014年5月,黄理纳代表中国提交的玩具增塑剂标准最终草案,获得了各国的支持,并在技术要求和技术路线上取得统一,获得全票通过。Christian Wetterberg主席曾高度赞扬了该标准项目, 他说:“中国主持的标准工作组织出色,标准制定细致严谨,特别是在验证实验方面令人印象深刻。”#p#分页标题#e#

    8月15日,新华社发布题为“中国牵头制定的首个国际玩具标准正式发布”消息:设立在日内瓦的世界标准圣殿——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总部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5年艰苦的努力,首个由中国制定的国际玩具标准ISO8124-6“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ISO8124-6:2014 Safety of toys- Part 6 : Certain phthalate esters in toys and children’s products)正式向全世界发布。

    报道说:“这是我国在玩具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玩具产业在ISO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在全球玩具生产领域拥有了话语权。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玩具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一步,展现了中国玩具行业对于玩具安全国际标准从被动转为主动的决心。”

    与国际接轨攻关鏖战正酣

    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黄理纳作为国际、欧盟玩具标准化工作专家,主持或主要参与制、修订玩具儿童用品国际标准6项,特别是玩具增塑剂国际标准,先后获得美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南美南方共同市场五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委内瑞拉)、海湾七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也门、科威特)等十多个国家认可采用或修改采用为各自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ISO玩具和儿童用品标准全面开花,黄理纳及其团队牵头制定了已发布的10个ISO国际玩具标准中的3个。在儿童用品国际标准方面,2017年,开始参与婴童产品儿童推车的首个ISO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担任该项目委员会中的TG3“化学危害”组组长,标准预计于2019年底正式完成。

    在推动我国玩具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黄理纳又将目光转向婴童用品标准化建设方面。他看到,我国作为婴童用品制造大国,但缺乏统一归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导致国内重要婴童用品安全标准更新迟缓,监管执法缺乏依据,婴童健康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地区及国家如欧盟、美国早已建立起专业的婴童用品标准化委员会,各项安全及产品标准成熟。标准化建设上的优劣差异使我国产品难以与国际接轨,最终导致我国婴童用品被通报及召回案件频繁发生,使我国出口企业利益受损。

    为填补国内标准化建设的缺失,黄理纳借鉴欧盟CEN及美国ASTM婴童用品标准化工作经验,自2014年起,着手对 “婴童用品领域标准化体系框架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我国建立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早期部署。

    2015年,黄理纳及其团队率先在全国婴童用品第一大省——广东,启动了婴童用品标委会组建工作,并于2017年2月成功创建了我国首个省级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19),为全国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年,黄理纳联合中国轻工联合会认证中心、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广东孕婴童协会等国内行业组织申报成立全国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标委会的建立将大幅提高我国婴童用品的标准化水平,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婴童用品标准化建设上的差距,为我国与国际对接,以及争夺标准话语权创造有利的条件。该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委和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该标委会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已过万重山。

    黄理纳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玩具,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希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领域,黄理纳和他的团队以其吃苦耐劳、勤奋精进、担当奉献的品行,努力攻关,夺取成功,赢得精彩。

    正是这份精彩,丰富着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巨变。

    正是这份精彩,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奋斗者投入新的伟大和进步。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