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翁伟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

    原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翁伟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32 翁伟斌(1968- ),男,浙江台州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内容提要: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是核心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事关高校的核心利益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成败,制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文化性、社会性、自主性。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管理规范与执行机制。

    关 键 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质量标准 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3-0062-07

    面对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教育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反思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订实施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校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1]。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抓质量,就要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2]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文件。《意见》针对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聚焦到育人方式改革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上来。《意见》强调要完善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针对不同层次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可以为学校办学树立标杆,指导学校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多方面结合,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过程。

    要解决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教育标准的科学制定。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主体,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实际执行者,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到学校标准。由于高校定位、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所处的地域差异,各高校需要形成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也有明显差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区别于高职专科专门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区别于普通本科研究性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该类人才具备全面性、发展性、指向性、实用性等特点。现实中许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往往采取与重点本科院校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显现自己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推进适切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避免学校与用人单位脱节,切实把育人和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及其特性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更加聚焦,需要跳出学校看学校,站在高处、远处,站在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视角,审视和优化培养目标。必须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找到能促进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基本特性。人才培养标准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据或准则。只有参照教育目标,教育质量的制定才有依据;只有基于不同水平、可操作的目标,其制定的标准才有规范化的办法、规范化的指标及参数、规范化的程序及步骤等。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培养目标,而是要将笼统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愿景转化为可以观察到的和可以操作的学生表现与行为,形成可测量、可操作、分层次的目标体系。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则更系统地提出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等五类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对象目标。当前,“以结果为导向、以可应用为目标、以可测量为原则、以提高质量为宗旨等,构成了国际社会对以标准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认识”[3]。#p#分页标题#e#

    应用型本科人才标准的制定,可以提升所培养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标准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才培养标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聚焦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规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亦这样的本科人才应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规格要求。

    首先是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提出的统一标准和总体要求。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更为丰富,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专科层次的技能人才已难以跟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技术步伐,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赖的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正如舒尔茨曾提道:“我对人口质量的分析方法是,把质量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来对待。”[5]9学生是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心,社会需求是其导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实践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6]。作为一种新的人才类型,应用型本科人才不是纯理论研究人才,而是要善于“知”与“行”合一、重在“学以致用”的能力,强调其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上目标缺乏顶层设计,习惯于照搬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为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现实困境,许多本科院校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凸显教学内容的社会适用性,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过度“职业化”的倾向。实质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人才类型,应突出“学以致用”的特征,强调“知行合一、重在行动”的能力的培养。要尽量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完美结合,培养出具有研发创新潜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亦即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为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理论、实践和德行操守三个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共性要求,遵循本科教育的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这三个核心理念:一是要求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要掌握扎实;二是能围绕专业进行辐射性的学习和拓展知识面,从而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能力;三是能在实践中观察、发现、分析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