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音标准测试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供图
2019年1月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成果”遴选了24项重大成果,会议现场发布了10项成果,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传统文化与人文基础学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实践问题研究;中国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研究;重要数据与文献研究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应用型成果《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入选现场发布的10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年度重大成果”于2012年设立,本次是语言所研究成果在六年内第三次入选年度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
《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发布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供图
在发布会上,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李爱军研究员对成果进行了发布。她指出,我国有单纯语言或言语障碍的儿童以及涉及语言或言语障碍的多重障碍的儿童(比如听障、智障或自闭症儿童都伴随有语言或言语障碍)日益增多,社会亟需可以用来评估和进行康复指导训练的标准测试工具和儿童发音发展标准。她还展示了发音测试的演示录像。发布会后,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就成果的意义和应用前景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刘丹青指出:“国外关于儿童语言或言语发展的标准测试很多,但国内这方面的标准测试还很少,依据大样本大数据和语言学语音学理论建立的标准化测试更少。我们的儿童发音标准测试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这项成果可以使儿童的发音发展像身体发育一样按发展阶段定期进行‘保健检查’,根据评估得到的发音水平可以初步筛查出可能有潜在障碍的儿童,同时还可以为特殊儿童言语康复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以及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是评估正常学龄前普通话儿童发音发展的标准化测试,是国内外首个基于大规模儿童发音数据和充分依据语音学理论研发的发音测试系统。该项目由高军博士主持,历时六年,采集了北京城区4000多名一岁半至六岁半说普通话儿童看图说词的42万多条发音数据,对这些发音数据进行了转写和发音正误的标注,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制定出了标准测试题、常模(评估标准),撰写了《使用手册》。儿童发音数据的采集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项目组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规划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升级系统,完善评价模型,扩大应用场景,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